按排量:

那些年/我开宝马的日子 谈宝马3系故事

  纠错  2012-1-28 17:24: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马323i(1982年E21系)

毫无疑问,宝马3系是很多少男少女的梦想之车,而我的驾驶故事,也和3系大有关系。

在1975年,宝马车厂推出第一代3系,厂方代号E21,其后又加推了顶级的323i,这款车的直列6汽缸发动机,加上前置动力后轮驱动布局,成为此后30年宝马汽车的典型设计,同时,车头双圆大灯,以及车厢驾驶席的环抱式操控排序,也成为宝马的代表性特点。不过,在323i大卖的年头,我还是个中学生而已。

若干年之后,我通过了驾驶考试,成功获取了对我一生影响至巨的一张证件——驾驶执照。那时我还未有经济能力买车,当然也没开始我的职业试车生涯,直到工作上需要我要连日不分早晚不断往返拜访位于郊区的客户,于是想到自驾最为方便。而一位朋友没有嫌弃我只有不到30小时的驾驶经验,慷慨地把车子借给我,说反正这台车也很旧,你就拿去用着,只要完好无缺开回来就成。这是一台颇旧的宝马323i,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独个儿开车。

上车才发现,宝马跟我学车时用的日本车竟大不相同,发动机的舱盖拉开杆居然副驾前的手套箱内,舱盖又居然是往前打开的;那手动变速的一挡居然在左下方,倒车挡就要推往左上方,而且没有动力辅助转向,每次停车就等于重新进行一次驾驶考试。还好我的优点就是一个超级菜鸟驾驶员,根本没有什么驾驶习惯,如是反而很快就适应了这台323i。颤颤兢兢开了几天,当中不乏夜驾和长途,终于也履行了我的承诺,车子完完整整地送还给车主。至于这车的什么驾驶乐趣和操控性,请原谅我至今已没有多大记忆。事实上,我当时对这些基本一无所知,开得动还跑上了公路,穿过了隧道,完成了工作任务,自己已觉得很了不起。不管如何,宝马汽车还是给我很深的印象。

又过了若干年,我已成为一名汽车媒体,这年碰上新一代宝马3系推出,已经是第三代的E36系了,领导派我前往德国接受宝马的驾驶培训,这是我第一次以汽车媒体身份去德国,也是第一次在德国开车。宝马车厂进行了很正规的驾驶员训练,主教练瑞士人Marc Surer,是曾效力宝马的前一级方程式车手,训练内容包括各式各样基本技巧,ABS刹车训练等。课程中,宝马的技师告诉我,3系是一台调校至很容易转向不足的后驱车,目的是令驾驶者在高速入弯前本能地收油,待越过弯心后便可加油出弯,发挥后驱车的优越性,这就是很多人一上手就感到3系很好开的秘诀,到后代的E46和E90,都是沿用这方程式设计悬挂几何的,已成为3系的特性。

培训课程完成后,对我来说是好戏在后头。我向车厂借了一台318is,前往离慕尼黑不远的里根斯堡市探望朋友,同时也试一试这台车。第一次跑上无限速公路,我自然地就要挑战318is的极速,结果五挡后跑到了200km/h以上,跟车厂数据所说的-样,这台只有1.8升容积的发动机不但令我大为赞叹,同时也感到宝马果然是说得出、做得到的车厂。

不过这次试车令我至今难忘的并非车子的性能,而是我在中途停车拍摄后,竟然忘记把贴在车尾主牌上的杂志名称牌子取走便开车,并一直开到里根斯堡。朋友见我开着宝马来到,一方面惊讶我的认路能力(那时还没有GPS,我只靠一张地图),同时又很认真地问我:你们海外试车时,是要把杂志牌子贴在车牌上开车的吗?(当时香港媒体的习惯是将杂志logo牌盖在车牌上,以方便拍摄,这一方法至今仍然沿用)此时我才发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奇在这牌子一直没有丢掉,而我沿途也没有被交警拦下。此行之后,我对独自在德国驾车的信心大增。后来去了很多次德国,走访过不同的车厂,开过不同的车,跑过大大小小的路,此乃后话,但源始自开宝马给我的良好体验却是实话。

这些年来,几乎历代各款3系我都开过,但好像和M3没有什么缘份,记忆中我几乎从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代M3的发布试车,即使本地测试也只是很简短的一程,因此,3系在我心目中,从来就是一款平易近人的小轿车,虽然后期的涡轮增压335i力量惊人,但对我来说,还是没有脱离当年323i的味道,不过,由于我的经验里,始终认为左驾版的3系比右驾版好开(原因是宝马的直列发动机倾斜向车身右方放置,因此我感觉上左驾版有更佳的平衡性,但此说法只属个人偏见,没有经科学数据测试),所以在香港我也一直没有考虑买一台宝马3系,尽管这是我认为最好开的一款平民化汽车。

本次在香港拍摄,得到车主Benny借出状态奇佳的E21系323i(1982年版),近三十年后再次开着它在熟悉的道路上行走,一时如同穿越。

有些记忆,就是这样深深地刻在车里……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