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不坏 简单分析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

  纠错  2012-2-27 21:26: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张豫

汽车商业评论》评论员

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需求至少比2011年要有起色,如果一定要下个评语,

“不好不坏”大概比较贴切

1个月前,我曾说2011年是个平淡的年份,平淡到连预测都没有太出圈的,区别无非是在0-5%之间,还是5%-10%而已。最终,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字,狭义乘用车(轿车,suv和HPV)的2011年销量为1221万辆,同比增长8.4%,绝对增量为95万辆。

2012年的汽车市场看上去也不会离谱太多,只要没有打摆子一样的政策因素,这个已经是世界第一规模的市场不可能再有动辄百分之三十四十之类的增长率。行业各大机构或高管们多数都预测在5%到12%之间,也有极少数预计能达到15%增幅的,其中又以落入8%-12%增幅范围的预测为最多,这个结果倒很符合正态分布的形状。

话虽然这样说,但5%,8%,10%,12%和15%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尤其当你意识到2011年的狭义乘用车基数已经变成了1221万辆的时候,这5种不同的预测增幅意味着61万,98万,122万,146万和183万的净增量,其间的差距依然巨大,有必要对增幅做一个有根据的判断。

2011年狭义乘用车的实际增量是一个比较好的参照系,但这取决于95万辆净增长的质量究竟如何。而统计数字的实际质量恰恰是个很吊诡的问题,讨论起来颇有点狗屁倒灶的味道。

假如乘联会在2011年夏天所说的“如果没有去年藏的销量,今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是负增长”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整车厂在2011年初把2010年底的爆炸性需求转移过来的销量应该有30万辆左右,而30万辆的一增一减之间的差额达到60万辆,这意味着2011年的实际销量增长可能只有35万辆左右,再减掉出口贡献的20万辆左右的增量,国内市场2011年的真正增量大约只有15万辆。

但是,且慢。15万辆是否就真能反映2011年的实际国内需求增量?依然未必!2011年市场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北京那无人能预料的限牌政策。一个城市从2010年的近100万销量,下降到2011年的50万辆的销量,需求被人为减少了50多万辆,其中狭义乘用车大概45万辆。也就是说如果15万辆是国内市场实际增长的话,这个增量是在北京至少负增长45万辆的情况下达成的。这意味着中国的实际需求增量约60万辆左右,约为5%的增幅。这个增速在中国而言的确不能算好,但已经难能可贵了。

确认了2011年国内实际需求增长为60万辆的话,那么对2012的判断就有了一个底气和基础。行业对2011年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负面因素总结:政策退出,北京限牌,紧缩银根,日本地震,油价和CPI高涨,股市半死不活。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