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永远走在潮流之前 小编车尾杂谈

  纠错  2012-3-5 16:20: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看着各种不同的车尾,它们开关方式有异,玻璃斜度不同,令我发现这个汽车上最不为世人关心的部分,其实是一直随着汽车市场和用车文化而演进的。

香港的停车场太狭窄,场内很少有行人通道的,汽车停好位,车尾都贴着墙壁,在停车场内通常只会见到车头,很少见到车尾。不久前我送朋友去机场,停在露天的一号场,两排车位之后有一条行人通道,方便推行李车,我取车时沿行人通道走,看着一排车的车尾,突然发现几十部车之中三厢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他的都是些掀背、suv、MPV、面包车、旅行车之类的,我不知道这是确实反映了香港车型数目的比例,还是因为这里是机场。但无论如何,看着各种不同的车尾,它们开关方式有异,玻璃斜度不同,令我发现这个汽车上最不为世人关心的部分,其实是一直随着汽车市场和用车文化而演进的。

从上世纪6、70年代开始出现的掀背车型,一直被认为是近代车型最大的突破,尤其是对小车而言,可变化后备箱令它载物能力比三厢式还要好,延伸了的车顶,后排头部空间多了,让后座椅可以放置得更高或更后,在没有增加外型尺寸的情况下,一下子载人载物都比从前优胜,让它很快就成为小车的主流制式。上掀的后备厢门最大的问题是比较重,而且开的时候会向后抛出一定距离,像香港的停车场,车后面是一堵墙,停得太接近墙是开不了门的,这个外抛的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车身有多高,和后玻璃窗有多倾斜,斜一点的,门铰位置较前,外抛会少一点,因此早期的掀背车尾门窗总有一定斜度。

如果要用尽车内空间,把门弄到垂直,倒如越野车、客货车等,尾门一般是侧开而不是上掀的,要说明这点,最好的例证是路虎的发现和揽胜了,它们都是两厢越野车,更硬派的发现的车尾是垂直的,车尾门是侧开的,较重悠闲的揽胜是上掀的,尾窗有一定的斜度。这是一些几何学的基本原理,汽车设计师一定懂,早期汽车设计都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但这个法则目前已很模糊了,当中原因也很复杂。故事最初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车厂在掀背车型上向欧洲车厂奋起直追,为了超英赶美,他们把尾窗做得垂直一点,经典之作应数当年有“电视机尾”的本田思域了,相对保持相当斜度多年的欧洲车,外型令人耳目一新,其后欧洲车的外型也出现变化,不过近几年掀背车大都反朴归真,车尾角度大都回到合理的水平。反而MPV的尾门是个问题,尤其是当越来越多外型紧凑的中小型七人车出现,因为第三排座位的头部空间关系,尾门玻璃窗必须做成接近垂直,而且车身又高,这种尾门开关一定比较费劲,难怪要弄出个自动开关的设计。

三厢式的车尾,这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最大的改进应该是把门槛降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后备厢的开口差不多与车身腰线一样高,那时存放行李相当吃力,把开口降低就方便多了,但由于后备厢盖开关有冲击和震动,通常不会把刹车灯设计在它上面,行李舱开口降低后,可以选择安尾灯的地方只有车尾左右两个角落,从此三厢式的车尾灯都是大同小异,希望比较耐震的LED灯流行后会有另一番景象。三厢式的后备厢盖外型设计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大约在十年前出现了一个小波澜,当年宝马在他们的5系和7系的后备厢盖上搞了点新意,一般后备厢和车身的夹口都设在车尾最上方的平面上,打开后舱盖就是一块平面,但宝马却别出心裁把夹口设计在一个折弯之下,这个新设计出现后,有好事者戏称好像车尾绑着一个木箱,不过你笑他怪吗?随后面世的奔驰S-Class却也有这个设计,之后的十年,日本车更疯了一样模仿。最近新一代的宝马发表了,不再见到这个设计,反而多年来备受冷落的三厢掀背被宝马和奥迪翻炒,甚至弄出接近溜背的三厢,唉,看来无论时装、手表以至汽车,欧洲永远走在潮流之前,且看下月介绍日本车的车尾向哪个方向走吧。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