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概念车——从概念车到量产车(一)

  纠错  2012-4-27 22:04: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又到了车展的季节。日内瓦之后北京车展在即,令人注目的概念车们又将纷纷亮相。作为观众的我们怎样看懂概念车呢?

乌琳高娃

现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前瞻设计中心设计总监,曾任德国奔驰及意大利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首位中国籍女汽车设计师。

历史上自从有了汽车便有了车展,车展上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概念车。它作为车展的明星,从来就是既令人爱慕又让人恨的角色——先爱上它炫目的登台,后恨它量产后的面目全非。一直以来很多人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

概念车的范围其实很广。从新科技新材料的应用,新的空间使用概念,到新设计语言的尝试等等。无论尺寸大小,都试图给我们展望一个令人期待的未来。然而,从概念车到量产车的道路却并不是平直的,因为不是所有的概念车都有机会成功走向量产。一般来讲,一辆概念车从发布之日起一年半内不作商业数据发布的,(比如价格,油耗,排放等)就不会量产。而一些具有前瞻技术应用的概念车,其技术尚未成熟,且未被现有相关法规所许可的,则只作为品牌的技术标杆进行展示。至于那些未引起参观者足够关注和反响的概念车,其命运很可能被送入仓库从此不见天日。如果设计确实不错,就会送进品牌博物馆,成为永久展品。相反,如果一辆概念车在发布之后便很快量产,这就说明开发商

“蓄谋已久”。车展,是开发商探寻市场反应的重要舞台,而概念车便是汽车界的娱乐新星,此后命运的决定权,大部分在观众手里。如果制造商在经过车展的验证后,打算认真对待一款概念车的话,那么相关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将接到任务,按照概念车的原形打造其量产车型。这非但不是一个“后续工作”,相反,是一项新任务的起点。因为概念车一开始就是“有待完善”的作品。即使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可供驾驶操作的展车,也还距离量产的道路十万八千里。更何况还有那些为引起足够的眼球活动而装上去的超大轮胎,经过特别设计加工与之匹配的铝合金轮毂、格栅、绚丽夺目的前后大灯、内外饰颜色材料的特殊应用等令人赞叹的工艺和细节,都需要经过“继续发展”才能成为最终的量产成品。

说到这里,大概很多人都有过期待某款概念车量产,并在之后看到其第一次在媒体上公布的量产图片时的失望经历吧。展车和量产车最终如此的大相径庭究竟是为啥呢?

首先是客户。毫无置疑,谁都喜欢诱人的形体和出色的细节设计。色彩艳丽闪烁的内饰当然也很时尚,让人爱不释手。作为“未来”的命题这诚然是很应景的。但有多少人真能想象自己每一天坐在这样炫的一辆车里上下班,并愿意掏出真金白银的积蓄,下定决心将它开回家呢?答案是大多数的潜在客户并不会真的这样做。欣赏归欣赏,真到掏钱买车的时候,他们理想的全天候座驾并不是一辆非常“拉轰”的车。他们更愿意和自己喜爱,舒适的内饰颜色朝夕相处,他们更在意车子被周围大多数人所接受。他们更看重车子的设计会更持久一些,而不是像每季发布的时装一样,早早过时。希求“另类”者只是其中很少的一拨儿人。因此,量产车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在展车上太过张扬的设计终将被“和谐”掉。

其次是基于技术的妥协。比如有些概念车翼子板之下,和轮胎之间的空间太小,既装不上防滑雪链,又致使转向达不到特定的角度。这样的型面肯定要改;还有的概念车侧车窗的面积平铺过大。虽然透亮好看,但完全没有考虑玻璃怎样平顺地下降到车门里面去。如此就只好在量产时将问题解决,那样的话修改车身皮肤就在所难免了;还有就是往往基于“空气动力”需要修改的前脸,大多不能完全照搬原概念车的设计。比如发动机及刹车所必要的进气口面积大小,在概念车上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而到了量产的时候却有严格的要求;还有那些被贴上“快速”标签的“Fastback”的典型设计,正好和它的含义一样,在概念阶段自然不必充分重视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感受,或是否拥有够大的行李厢容积这样的问题,只要“快”,只要能吸引到眼球就可以了。(待续)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