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格式化 汽车微增长时代的文化选择

  纠错  2013-1-7 16:38: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在一个格式化和被格式化的环境里,时尚也就成了一种风潮。不论你怎么理解时尚,追求与众不同或尾随潮流都是惯常的思维,生活是如此,审美不也一样?当汽车开始像时装那样流行时,事实上汽车离时髦与跟风也就不远了。尤其是在经历了疯狂高增长之后的汽车市场,增长速度一下子从30%跌至10%,在产量和产能来不及调整时,需求也就变成了苛求,诉求演绎为要求也就在所难免。因此有人想了一个名词,叫微增长,并贴上“时代”的标签来强化这一概念。那么,回头来看我们以往的汽车消费又经历了什么,又称之为怎样的时代?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再到多样化,中国汽车消费在近20年中,就像从大山里进城的村姑,开始蜕变,由羡慕到追随,再从时尚到个性,由表及里地发生了变化。

比如“桑塔纳时代”,最初是以公务车形象出现,即便后来进入私人消费,也都多半是为了做生意或经商购买;再比如“夏利奥拓时代”,那才是私人尝试消费得起的汽车,但它似乎是一种过渡,很快就被面子消费驱逐,取而代之的是攀比消费的升级,刺激了本不该疯狂的被圈在笼子里的汽车,后因政策的放开,汽车的泛滥如脱了缰的野马,招来了全世界的汽车都进入中国市场,将国内市场国际化。由此出现了汽车过度消费的现象,如“宝马奔驰时代”,后又出现“豪华SW时代”、“MINIsmart时代”等,中国人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汽车社会需要近百年的消费历史。由此,被人津津乐道,招徕不同眼神,呈现光怪陆离的喧嚣。

这是中国有钱的象征。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汽车也就成了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最好的“教科书”。有人干脆就把汽车比喻为一种生活方式,选择汽车也就成了一种生活和文化的选择。当然,在诸多车系当中,欧系仍然是汽车文化的中心,从设计到制造都还代表着当今汽车的主流价值观,尽管美系的前卫和夸张,总是带有颠覆和叛逆的不确定性,而日韩系的商业性往往会从浅薄的迎合中找到世俗的共鸣。

进入21世纪,美、德、日车系实际上是代表了三种地域文化和经济格局的存在和博弈。对于中国而言,汽车至今还是舶来品,虽然也有本土汽车,但本质上还是受制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以设计和制造为例,几乎都是以国外的标准和要求作依据,就连思维都要顺从。所以,汽车的时髦和时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在步别人后尘,接受的也都是国外的思维。不过也有迎合中国需求的元素,如凡是汽车不论级别如何,追求体量和气派,加长或豪华,弃两厢重三厢,在乎别人怎么看等。长期以来,汽车的涂饰功能妨碍了人们对消费审美的文化性,习惯于跟风,过脑的不多,以至于出现了“车是为别人买,而不是为自己用”的盲从与不自信。

无需过度指责,这是无法逾越的经历和过程。如今汽车的多样化实际上也就反映了人们对汽车作为物化的文化进入了审视和理性的甄别,在反省过于物质化的现实,需要怎样的汽车生活。比如低调、品质、慢生活等名词的出现,折射在汽车消费观念上的转变意味着对“欧洲文化霸权”的摆脱,也是对“美国权力霸权”反对,感觉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从这样的角度观察汽车消费所发生的变化,是否已经看到了当下社会的深刻嬗变?当老桑塔纳宣布退役时,剩下的已无传承,唯有市场,这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即一个尊重个人消费,不被格式化的时代悄然而至,也是让肤浅的格式化成为历史的终极!

追慕时尚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但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会陷入无品位的泥潭,体面消费也就大打折扣。也许,微增长时代会给汽车时尚带来成熟的消费理念,反思汽车之于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期待的将是一个有内生力和讲究格调的消费时尚而不是浮躁的风潮。2013年,中国汽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那就是消费方式的选择不再是单一和简单,将走出被格式化的尴尬。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