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胜极光团购>>

到底触动了谁的神经?315汽车的曝光

  纠错  2015-5-2 17:44: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在成熟、机制健全的市场内,企业要想获利,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路上,有时候企业生产的产品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时候,谁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国家执法部门、相关法律能否成为消费者身后强有力的后盾?

以揭短、曝光为卖点的315晚会如约而至。其中关于汽车的内容更是成为了朋友圈、微博以及各大媒体汽车头版的新闻热点。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吐槽的声音。

315的曝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汽车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电视节目呈现的效果似乎过于感性,而忽视了理性的一面。到底谁能为消费者负责,在问题发生之前,为什么没有相关的部门站出来替消费者说话?

汽车圈,这次躺枪的对象是路虎极光的9挡变速箱,以及东风日产上海大众奔驰4S出现的“小病大修”行为。315过后,各家都作出了及时、有针对性的回应。比如捷豹路虎中国的态度倒是不错,立即作发表了官方声明,还把车辆的延保日期增加到7年或者24万公里。就事论事,捷豹路虎的处理速度和对事件的态度比某些未上榜的企业更加积极。

但是面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国家执法或者权利机关是否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于汽车这样的复杂机械产品来说,某个零件的设计失误,厂家召回进行维修和升级的事情并不少见。国家质检总局每年备案的召回声明数量也不少。

就一款工业产品而言,很难达到100%的完美。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完美”指的是天衣无缝,没有任何缺陷。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市场行为中,企业总会以获取最大利益为前提。但通过法律,应该能有效约束、规范企业的行为。企业要想获得利润,必须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

尤其是汽车这类工业产品,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零部件问题都有可能对个人甚至家庭造成伤害。而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谁能够监管企业的产品?首先,新车在上市销售前会在工信部进行备案,进入新车目录名单后才能投放市场。车企需要提供各种检测数据,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监管是否到位。

第三方检测机构表面上是一家独立机构,但实质上由于利益的纠葛会和被检测者建立某种联系。数据的可信程度受到了外界的质疑。比如去年曝出的油耗造假问题。第三方机构和车企联手制造了“华丽的数据”。事后的处理只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有完全尽到监督管理的责任。

而当消费者的车辆遇到问题后,开始找经销商理论。而经销商往往会给出各种解释来回应你的问题,甚至出现过消费者集体维权,占领4S店的事件。消费者也许会找中消协投诉,当然,消协这种行业协会性质的机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它只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实际的执法权。最多只能”呼吁“或者“建议”商家的行动。

还有一种途径就是找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或者工商局投诉。而这次出现问题后,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才作出回应。难道315之前他们没有接到过消费者的投诉意见吗?

在这里我只想说的是“积极的作为”。无论是汽车、食品,还是家电等等:这些东西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会影响到消费者健康、安全问题。每个环节哪怕一点的不作为、疏忽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国的消费者基数大,市场主体很多。在市场中,个体消费者处于劣势地位。消费者遇到问题,但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甚至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机关的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利的划分应该更加明确、细化。在不断完善对消费者保护机制的前提下,更应主动出击,调查问题,解决存在的安全风险。

经销商报价
车主点评
推荐视频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