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行进口车首页 > 正文内容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上调 谁控制着的油价

本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扬350元

2011年2月20日零时起,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每吨涨幅均为35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每升上调0.26元,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上调0.3元,涨幅为4.5%。涨价后,广东省90号汽油(国IV)价格为6.95元;93号汽油(国IV)价格为7.49;97号汽油(国IV)价格为8.11元;0号柴油(国III)7.17元。

广东省成品油最高销售价格表
品名 对批发企业最高供应价(元/吨) 最高批发价(元/吨) 最高零售价(元/吨) 油站零售价(元/升) 涨幅(元/升)
0#柴油(国III) 7958 8058 8358 7.17 0.30
90#汽油(国III) 8745 8845 9145 6.80 0.26
93#汽油(国III) 9294 9394 9694 7.33 0.28
97#汽油(国III) 9842 9942 10242 7.94 0.31
90#汽油(国IV) 8945 9045 9345 6.95 0.26
93#汽油(国IV) 9506 9606 9906 7.49 0.28
97#汽油(国IV) 10066 10166 10466 8.11 0.30

去年12月22日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把油价送入了7元时代,在我们刚刚被动习惯了7元时代,转眼间发改委一道涨令又把油价推向8元的时代;如此下去,突破10元大关,跨进油价10元的新纪元,指日可待。我们不禁有些疑惑,控制着成品油价格的那只手,到底是经济规律呢,中石化中石油的老板们呢,还是发改委的大人们呢?

是什么导致此次上调

其实,油价上涨已经不奇怪了,这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些年,物价的上涨,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肉菜涨价、服装涨价、房子涨价、公共交通涨价……基本上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在涨——或者这么说不妥,应该说除了老百姓的收入不涨,什么都涨。所以涨不是问题,问题是涨价的频率似乎越来越快,跟火车提速似的,那就不怎么正常了;另一个就是涨价的原因,让老百姓摸不着头脑。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曹长庆司长说,去年12月22日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震荡上扬。1月22日,国际市场原油已经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超过4%,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应适当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但考虑当时的物价形势、春节以及成品油市场供求状况,国家适当推迟了提价时间,控制了提价幅度;若按现有机制应涨约10%,国家已要求中石油、中石化发挥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作用,自行部分消化原油价格上涨压力,补贴炼油企业。

另外,还有发改委有关人士不止一次声明:“不涨价,会抑制企业生产和进口积极性,导致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进而出现限供断供、排队加油等现象,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反过来会增加用油者负担,推升价格总水平”。

根据相关人士所言,我们得出结论: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扬,是由于原油价格上涨,他们也没办法;为了跟国际接轨,为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合理引导消费,为了更有利于保障市场供应,他们迫不得已涨价——而且,为了照顾我们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经自行承担国际原油上扬的压力,控制了上涨幅度。

按照他们的逻辑,成品油涨价非但不是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而且还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按照他们的理论,不光油价应该涨,肉菜、服装、日化产品、房子……所有的一切都该一起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确保市场供应。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学经济的童鞋们应该笑了,这明显就是一个没有经济学常识的人说得话。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挤了,不懂不要紧,不吭声就行了,何苦在这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丢人呢?

国内成品油价与世界接轨是有条件的

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能成为站得住脚的理由吗?我们来做一个数据的对比:2006年7月14日,国际原油价期货格收于77美元/桶,同期国内成品油价格为93号汽油4.38元/升,97号汽油4.62元/升;而今天2010年12月21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收于89.5美元/桶,同期国内成品油价格为93号汽油6.91元/升,97号汽油7.30元/升。只要小学学过算术的童鞋们都会算这样的结果:三年间,国际原油上涨16.24%,而国内成品油93号汽油上涨达57.76%、97号汽油上涨幅度达58.01%。

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是有涨有跌的,然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在2005年3月23日——2011年2月20日的22次调整中,上调16次,总金额为6030元/吨;而下调6次,总金额为1820元/吨,净涨达4210元/吨。看到这个结果,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扬比原油价格的上涨高那么多。

与国际接轨,真的是要接轨吗?我们再来看看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韩文科所长的研究成果:

2008年1月,韩文科说:“我国油价必须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价格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对油品供需的调节,同时形成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价格机制。”

2008年11月,韩文科又说:“我国油价不能与国际接轨。针对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实时联动机制,这种机制短期内不会建立起来。因为联动机制背后的潜台词是价格一步到位,与国际油价接轨。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

那么到底应不应该接轨呢?为什么相隔仅仅10个月,韩所长的研究成果截然相反呢?看看时间,前一个研究成果出台的时间是国际油价从80美元涨到147美元的时候,而后一个研究成果出台的时间是国际原油价格从147美元跌到50美元的时候。我想不用再说什么了吧,大家都懂的……难怪有人调侃称:国内成品油价格是“涨如脱兔,降如处子”。

这样的研究成果,其实并不难做吧:国际原油价格是在波动的,上涨时,我们要开足马力与之接轨;而下跌时,便拉紧手刹与之脱轨。这就是发改委那些大人们的逻辑。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透明化

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告诉笔者,她前天去加的汽油,零售价为USD 3.16元/加仑,换成中国的计价单位的话,就是RMB 5.59元/升;而现在中国的93号汽油价格已经涨到RMB 7.33元/升,单位价差达到RMB 1.74元/升——没错,中国成品油的价格比发达国家美国还要高出RMB 1.74元/升。

那么,到底哪里的成品油价格更加合理呢?先来看看美国成品油零售价的构成:根据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一份成品油价格构成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汽油零售价格有原油价格、联邦和州政府税、加工成本和利润、分销和营销成本四部分构成;而这四部分各占的比例均为公开的——比如2005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为USD 50.23元/桶,相对应的比例依次为53%、19%、19%和9%。且不说美国的低油价政策是否正确,但至少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定价机制的透明性,至少老百姓知道从兜里掏出去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而国内的定价机制呢?尽管据官方称,我国的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然而即便这个框架是真实可信的,然而每一部分的数据却是不透明的,此外,由于中石化中石油的垄断性经营,使油价的真实水平模糊不清:例如,在整条产业链中的上游原油,是进口还是自己开采的?再者,成品油价格形成的最主要依据“国际原油价格基准”究竟应该是多少?还有,油企的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又是多少等等,这些均无人出来说明,更不用说拿出有效的材料佐证。

其实,石油是一种稀缺资源,如美国那般一味的低油价政策,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适度的控制油价,从长远看,对环境和对后代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老百姓并不是不愿意为此买单;只是,希望清楚的知道,他们的钱都花在了哪里——或者说到底落进了谁的腰包。所以在这些都不明朗、成品油定价机制还不透明之前,请不要恬不知耻的到处发表什么“跟国际接轨”,“裸油价仍然比美国低”等等无意义的声明,这些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在为下一次涨价做铺垫罢了。

或许,中国可以采取开放策略,彻底将成品油市场开放,或者至少开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分一线城市的市场,逐渐把开放政策蔓延到其他二线、三线城市,以打破中石化和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让市场经济规律成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主导。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将我国成品油价的构成和上游企业的原油来源向外界明示。由此促使成品油定价更为合理,也可促使大型超级油企提升改善成本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起到全民监督效果,确保百姓的血汗钱不会用于为某一些人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买单;甚至装入某一些人的私人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