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行进口车首页 > 正文内容

难道只是一场大忽悠吗 电动车走到哪了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讲的是国内一些热衷于电动车的消费者很久以来一直期望能买到和用到心仪的电动车,结果,从车展到4S店一通忙活,发现电动车在目前国内的市场基本上就是个画出的饼、望出的梅,除去每年车展花样翻新的壳子和概念以外,市面上根本没有一辆看得见摸得着的量产实车可以购买,更加没有能够使用的环境。

身在北京的我打了一圈电话,发现那些宣称已“量产化”的电动车确实一辆也无法在这里买到。对于电动车的发展步伐,你会发现,在每年车展上厂商们从来不敢有丝毫怠慢,大家都急于展示和宣告自己有成熟的电动汽车产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无一例外地表示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作为——雷声一直很大,却没见到任何一家在市场上落下雨点。电动车在现阶段犹如花瓶,摆在那里好看,却无法产生使用价值。在各方吹嘘的大好形势下,电动车似乎无法见诸于世,原因何在?发展电动车之说的难道只是一场大忽悠吗?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将以电动车为首的新能源汽车纳入发展重点了,有关于电动车技术、产品和市场预测的报道也从未停止。到底是什么困扰着电动车的推行和市场化呢?是技术吗?我看不是,尽管能量密度、成本、续驶里程这些问题是我们乃至全球的共同难题,但不要指望解决了它们再开始将电动车推向市场,科技进步和市场化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城市中代步,续驶里程远近不应该成为阻碍。哪怕一辆电动车只有几十公里的续驶能力,只要有合理的充电站布局,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更何况国内多数成熟产品都已经把这个数值做到了百多公里,而且还有串联在其后的内燃机兜底。相比于技术屏障,电动车市场化最大的矛盾莫过于成本与市场普及率的问题了,它导致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在很多人看来是个死循环。要解决这个死循环,第一要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尤其是购买者),第二则需要加快基础充换电设施的建设。这两者加在一起显然是一笔巨额的财政支出,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这个解扣的重任一直都在国家手里紧握着。那么国家现在在干什么呢?

国家相关部委是如何规划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相信,一向充满了“政策市”意味的中国这次有决心要做好电动车,只是需要方法。据称,有望在年内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10年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这个利益链除去整车和零部件开发的产业链以外,还有围绕充电基础设施开发、推广和运营的产业链,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