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行进口车首页 > 正文内容

五把枷锁! 中国改装的改装之路怎么走


    曾经,有一位少年他拥有一个飞驰的梦想,后来他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车。飞驰的梦想恰似萌芽破土,在心间沐浴希望的晨露,他为自己那台不是很贵的爱车换了轮毂,又为爱车换了避震,为了让爱车可以在飞驰的时候与自己一起歌唱青春的桀骜,他改装了排气。少年从不在路上插队、挤车、超速,因为他拥有新青年的道德观和普世观,还有对飞驰、对爱车的钟情,少年的心里只想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小车和一段对车的情愫。


    然而响彻夜空的警笛和严肃的制服出现在挡风玻璃前,一番指点让少年难以向制服们解释,少年想要挽回爱车,但是拿到了一张暂扣单,拖车把一位又一位少年心爱的改装车拉进了停车场。

他走在半夜的路灯下,默默点燃一支烟,少年在愤恨的同时也想哭,那些还没有淌出的眼泪并不是为制服们和不人性化的规定流的,而是为了那心里对于飞驰和爱车的梦。

 

                                                    ————以记中国改装的艰难前景


    首先,谈一下自己写这篇近万字文章的想法,5月10号,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中国改装行业现状有六大问题》,几天之间被转近500多次,阅读2.3万人,在不少车迷的支持和朋友建议我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后,主任决定静下心用半天时间把这六大问题细致的写一下,本文只写了五个问题,其实没写的那个问题说的是“对改装观念的误解”,这个问题已经被前面五个问题所囊括了,所以今天主任写的这篇文章题目叫做《五把枷锁下的中国改装》,希望能够引导各位对改装的正确认识,也祝愿中国改装文化更进一步。


 

    2009年的初夏,有一位日本来上海指导改装涡轮的师傅对我们说过一句话,非常正确,铭记心间,他说:“改装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管什么体制的国家,汽车工业想要发展,都必须要让改装作为肥料孕育汽车的进步,汽车改装源自汽车运动,赛车是汽车制造商体现自家技术实力的地方,而要在赛场上胜利,改装是必经之路,为什么中国汽车质量普遍不高?因为没有一个国产品牌会专注于赛场,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生产的车一旦在高速情况和连续过弯后,那些部件容易松动,那些部位需要强化。”


    汽车改装在全球各地都是一项令人尊重的行业,因为改装是富有高技术含量的一份工作,也是车主用来彰显自己个性,摆脱千篇一律的选择。



    欧美的改装行业是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一起成长的,许多欧美注明的改装品牌,诸如BILSTEIN、AP racing、Brembo、BRABUS、CARLSSON、AMG都为原厂车的升级换代提供了不少可贵的技术参数支持。去年主任与雪铁龙全球赛事部的工作人员谈到国内C4车主改装的问题时,法国人的回答非常精辟,他们说:“在欧洲等多个国家,车主给C4换上OHLINS避震时的观念是给原厂车辆更好的操控和更安全的保障,其实换个配件压根算不上是改装,但是他们在中国和一些C4车友会的车友接触下来,中国车主的观念是把原厂的东西换成改装的肯定会有伤害。”



    当然中西方文化不同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比较落后,车主观念更为保守,所以大伙觉得改装是小部分人的事情,更有不少人认为:改装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



    90年代初,日本的改装走过一段艰难的路程,由于得不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支持,日本许多改装车间游走于地下灰色地带,改装也成为小部分人的爱好,但是日本改装行业有一批优秀的产品,它们在全球改装品市场上以精细、性价比高获得了很多改装迷的追捧,在短短的十年中,日本改装从灰色地带走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认可,而救出日本改装文化的法宝是改装工业的一鸣惊人,用改装工业带动了改装文化,让日本在二十世纪成了全球改装文化的核心发展地,今天风靡全球的Hella Flush风格也由日本改装文化中诞生,那么中国的改装是否可以像后进的日本一样,从同样的灰色地带走向辉煌?主任对比了一下中国改装文化和多个国家的改装文化,甚是感觉前路迷茫和黯淡。


    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汽车在生活中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产品,但是在路上很少能看到有“范儿”的改装车,中国人有一个奇怪的观念,不少人会奋斗几十年买一套房子,然后进行五花八门的装修,欧式风格、日本风格、中国风格、典雅风格,什么吸顶、地板、雕花门、红木家具、红木墙贴……可以说中国的房屋装修市场热火朝天,可是为何中国人买了一台车就不做一丁点有个性的装修呢?大家都是清一色的汽车在路上开?其实改装一辆车和装修一套新房是一样的概念,都是对统一产品的个性化装潢,想到前段时间严厉打击改装车就非常愤怒,凭什么房屋随便装修没相关部门处罚,改一台汽车就搞的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某些官方给出的回应是两种,一个是改装车不安全,第二个是改装车要飚车,主任听到这两个回应的时候暗自发笑,给你说一个笑话:从前有个秃头因为难看去剃了光头,周围人看见就认为这光头是劳改犯,是坏人,而且光头容易头皮感染细菌,因为没有头发。



    中国的改装文化虽然说也有了一些皮毛的小发展,上海和广州都会有改装车展,全国各地也有改装商家的小型活动,但是可以毫不留情的说,中国的改装文化还是停留在欧洲、日本十年前的水平,甚至还不如十年前的欧美、日本改装发展,究其原因一共有五点,五把枷锁把中国的改装文化紧紧地锁在了一个名字更渗人的笼子里,那么这五把枷锁是什么,这个笼子又是什么?主任才识浅薄,抛砖引玉,以做一表。

 

    第一把枷锁:伪改装商户门槛低质量差


    改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车上每一个部件都可以进行深度的改装,但是改装界有句俗话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没有两把斧的功夫是绝对做不好改装的。中国改装是在海外改装已经发展到一定层次上起步,是一座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基础,幸运的是已经有不少年轻车主愿意去尝试改装文化、去体验改装文化、去支持改装文化,但在大家跃跃欲试和纷纷尝鲜的境况下,不少国人对方式正确、技术含量高的改装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学术和经验的支撑,只有自己泥萝卜擦一段吃一段的艰苦探索,要真正和海外改装文化站在一个层面上,光是大批量车迷的支持是无济于事的,最关键的还是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存,可是市场在逐渐形成,需求也在渐渐升温,全国各地汽配城的商家开始心痒了,几年前许多商家一夜之间换上了新的店门广告,在修理后面加上改装两个字,在装潢后面加上改装两个字,在洗车后面加上改装两个字,在美容后面加上改装两个字,如今走一圈汽配城,似乎感觉大家伙都在做改装。



这类“艳气逼人”的炫酷改装店开满街头,质量会高吗?



这样的汽车轮毂改装店,你敢把爱车交给他们吗?



这是主任亲身经历的一个笑话,所以选择改装店一定要仔细,不要被伪改装店忽悠。


    有一双明察市场的眼睛固然是好事,可不幸的是在一时兴起的改装风潮里,也有很大一部分商户在玩鱼龙混杂的游戏,主任单位附近有一家汽配城,共有744家商户,其中能够承诺帮客户改装爱车的商户就超过半数,他们都乐于在门头上写上改装两个大字,当你走进去咨询改装问题的时候,老板都还在帮人家打蜡;当你要去购买改装产品的时候,老板还需要上网查询你说的改装品牌到底是刹车还是轮毂还是避震还是李子串;当你口口声声问老板装防倾杆的问题时,老板回答你说防倾杆是装在发动机上面的东西……这样的商家比比皆是,如果你是一个真心想要改好车的车迷,你会放心去这些所谓的“改装店”吗?



    这些喜欢给自己贴上“改装”标签的小商户最得意的成果就是:底盘灯,全车拉花,火焰轮毂,夸张尾翼,四出、八出排气……


    术业有专攻,这些散布于全国各地汽配城的“改装店”大部分都是由修车起家、洗车起家、批发配件起家的商户,让这些商户去做改装的功课,至少在近几年之间是绝不专业的,当然也不避免一些店家邀请了高级改装师傅,可是大多数汽配城的小店是养不起高级改装师傅的,就算养得起,也买不起工程测试产品。主任记得去年去汽配城一家店买车蜡的时候,看到一店家名字叫“飚速改装”,走进去看看满目的山寨轮毂和自制排气管,现场老板用河南口音给一个开凯美瑞的车主推荐一款电子涡轮,老板的妻子正在用穿过的丝袜包裹那所谓电子涡轮的冬菇头。



    其实,这些伪改装商户的客户群还是不缺的,因为他们自己对改装只是略懂皮毛,而喜欢改装,没有认真做改装作业,没有研究过改装的车迷也一时间找不到正路,歪打正着地去了这些伪改装店户,瞎改、乱改的工程也频繁出现,安全难以保障,质量普遍偏低,最终导致社会上形成一种“改装车质量都不高”的传言,这种传言从何而生?主任不禁要质问这些低门槛的伪改装商户,你们到底是从良心上推动了中国改装行业的发展,还是从贪心上谋划着赚一笔是一笔的态度摧毁改装文化的形象?

 

    第二把枷锁:高规格改装商户缺乏核心用户群


    在浮躁的人群里,总是有个别潜心行走的人,中国的改装行业现状也是如此。在被汽配城各种花里胡哨的伪改装店强占改装市场的今天,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高规格改装商户存在,这些高规格改装商户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天津等地,尤其以珠三角、香港等地的高规格改装商户为主,不得不说这些高规格改装商户的店门、名字都不会太高调,类似“极速改装”、“飚速改装”、”“炫酷改装”、“热火改装”这样的名字都不属于他们,大多高规格改装商户不会在意名字的花哨,更不会在广告门牌上把改装两个字写得非常大。



    真正吸取了海外改装文化的精髓,他们不需要搔首弄姿,店里有的是让你流口水的改装产品和若干改得非常出色的车子。其次,这些店就像学校,与技师们沏茶闲聊一下午,你也能学到不少正确的改装观念和知识,让人受益匪浅。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牵动,一部分高规格的改装商户难以维持生计,面对被伪改装小商户紧紧咬住的市场,他们很难去挽回;其次是高规格改装商户绝大多数有宁缺毋滥的改装观念,虽然销售手段是必要的,但大多不会因为想要牟利而胡乱建议车主进行没必要的改装,更加不愿意出售假冒产品和劣质山寨产品,毕竟名誉高于利益,要在正确的改装文化前挺起胸膛,这些改装商户会以安全和质量为基础推荐中高端改装产品,但是价格其高不下让很多想要尝试改装的朋友望而却步,自然而然有一部分车主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改装产品费用,所以跑去了伪改装小商户。



    在这种缺乏核心用户群的现状下,部分高规格改装商户退出了改装市场;部分改装商户还在坚持;部分改装商户开始自会名誉和伪改装小商户站在一队,其实这也是正常的现象,资金和观念决定了市场的导向。



    主任有一位朋友谈起改装店与消费者的问题时,很精辟地给出了一个无奈的总结:如今国内的改装商户面临的就是消费者有时盲目投资,或是盲目节约,这两种极端的消费理念和自以为是的心态非常严重,许多车迷宁可信一个所谓的群主、版主、销售商,也不会实际的听听改装从业人员的建议,当然从业人员难免会以有推销的目的,但是高规格改装商户从业人员依然会乐于做一些实际分析,从车主的实际需求出发。高规格改装商户缺乏核心用户群是双向的问题,很难说消费层面或是销售层面单方面的不好,倘若真的要分析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对改装耗钱的畏惧和国内对该转观念的蒙蔽。

 

    第三把枷锁:改装产品缺乏相关部门监管


    日本的改装行业是由改装工业带起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中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改装行业学习的榜样,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消费大国,但是汽车工业还尚未成熟,更何况改装工业,中国的改装工业基本还处于未发芽状态,除了珠三角一些小作坊和牌山寨产品外,很难找出能够登上世界改装品牌舞台的产品。



    而隔海相望的台湾,改装工业已经蹒跚起步了,台湾的改装文化是按照日本的经验起步的。


    国民党政府在1992年修订过汽车改装法规,对在工业署已经注册过的改装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安装在车主车内,一律不属于非法改装,交通部门也无权扣车,但是对未经过工业署注册的产品一旦发现,罚款金额巨大。这样的法规其实对于改装车主是好消息,因为政府在允许改装的同时,还对改装产品进行了把关,既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改装爱车,又不用担心改装给车辆带来的损伤。


    同样,台湾学习的榜样日本也是具有条条框框的改装法规,日本的这些改装法规虽看上去苛刻严厉,可恰恰因为完善的改装法规的执行,完善并推动了健康的改装文化。


    日本国内,改装零部件厂商各自会组织专业协会和政府共同协商各项标准的拟定和进行业内自我监管,保证产品符合当地法规与准则。



    车迷们只要购买这些认证了的配件进行改装则不需要再申报给道路交通管理局,这一点和欧洲改装市场出奇相似,这种合法改装件已有八十多项,完全可以满足发烧级玩家的改车需求,如果玩家对车改装幅度超过了指定部门给出的范围,只要安装的都是经过认证的零件则只需上报改装清单便可光明正大的把车开到街上,因为日本有一个非常优异于改装车迷的标准,叫做JASMA(日本安全标准)。



某日本排气产品上的JASMA认证编号,同样也是防伪编号。


    一个改装零件究竟需要经过怎样的测试才能被JASMA(日本安全标准)认证呢,看看这复杂的表格吧。表格包括了改装内容中各个改装件的类别和接收改装件认证书的部门。剩下的事就需要改装件零件商把所需提交的文件交给事务所和质检所,上报检验。


    在产品获得JASMA认证后便可以“挂牌”销售了。可见一个经过JASMA认证的改装产品是经过各个方面的检测与监督的,这也为车友改装省去了去伪存真的认证步骤。


    除了对改装件的严格要求,日本还在改装政策上规定了详细的改装限制。例如:改装后的LED尾灯要求夜间能见度100M以上,灯体面积20CM以上,颜色必须为制动灯标准色;尾翼必须安装市售合格产品,长度要求为1300MM至1720MM(距离车身最宽处必须满足左右165MM),宽度要求85MM至330MM,最高高度不得高于车身高度,并且尾翼顶端要求厚度5MM以上,以防刮伤人手。尾翼的固定底座还最少使用3颗以上螺丝等等。



    看到日本、欧美、台湾等国家对改装产品的监管带来的改装文化健康正确的发展后,让我们回头看看中国的相关部门?他们的做法非常极端,要么严厉打击,不分青红皂白暂扣改装车;要么放任不管,对改装产品市场监管缺乏相关法规,很好的榜样就在身边,为何不学呢?


    相关部门、媒体、车迷们除了强烈谴责改装车安全隐患,何时又想过改装产品缺乏相关部门监管的问题?

 

    第四把枷锁:改装文化被政府与媒体误解


    阻碍中国改装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关部门和舆论媒体对改装文化的误解,主观上把改装文化纳入了一种“街头小混混”、“难以管理的小青年”、“个别怪人”的行列,也许在相关部门和媒体的印象中,改装文化就是许多车轰鸣排气管,然后在马路上不要命的飚车,而且走下车的人肯定是一些行迹于会所、舞厅和乌烟瘴气环境的毛头小青年。这样的主观意识从改装刚刚进入国内就一直沿用至今,而一些电影,诸如《速度与激情》、《极速60秒》更加给相关部门和媒体一种鉴定自己主观看法的信心,最后当他们谈起改装文化,无不摇头否认,但是,改装文化真的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污浊不堪”吗?



    如今的中国,已经有不少优秀的改装师傅和优秀的车迷在为正确、健康的改装努力,包括主任也在为正路上的改装爬格子、写文章,在大家齐心协力把海外精华而积极的改装文化一点点注入国内的时候,又有一些富家子弟败坏了改装文化的形象,这些不和谐的事情与人物让好不容易有一些正面形象的改装文化又带上了“恶魔”的面具。



浙江富二代飚车事件,事后浙江省开始整治改装车。



5.26深圳GT-R车祸事件后,深圳全城改装车面临严打、严查。



某二代的恶行,也为改装车摸黑。


  那年,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人事件后,全国各地专项整治改装;深圳原厂GT-R车祸之后,深圳交警彻底把所有改装车都查处,甚至鼓励群众举报改装车,搞得改装在珠三角一带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些海外车主也受到牵连,对中国这种病急乱投医的执法方式冷笑不已,在GT-R飚车事件之后,媒体口诛笔伐,执法部门强势打击,改装文化从文化成了犯法。


    相关部门和媒体压根不听汽车界人士的劝告,无情和无理让广大热爱改装的车主的心都寒了,GT-R飚车其实和改装没有半点关系,却把所有原因归结到了改装车头上。



    更加难以理解的某些地方媒体在描述改装车的时候,语气十分偏见,只报问题不报发展,通篇均是改装车导致车祸和伤亡,主任想质问这些媒体部门的记者,你们算过没有,全国因为原厂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死亡的人数多,还是改装车车祸死亡的人数多?


    媒体是应该站在正义、公平和民主基础上的一个机构,并不能因为和某些部门穿一条裤子而胡乱报道,改装车存在安全隐患也不是普遍行为,媒体更不能老抓着这个把柄来指责改装,要说安全隐患,任何事情都存在安全隐患,说不定媒体刚刚拍好节目地球就爆炸了。媒体并不能因为相关部门摆着衙门的脸谱而去阿谀奉承,媒体应该正确的看到全球各国改装文化的正确发展,看到改装文化可以为汽车工业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不应该违背普世观去口诛笔伐。



    如果说中国媒体的舆论宣传是相关部门盲目执法的被动选择,那么这种根本不客观的舆论宣传正是由相关部门引起的。



    GT-R飚车事件之后,所有的车迷谴责的是飚车,所有车迷认为相关部门将会增加测速点来治理飚车,结果没想到,相关部门竟然治的是改装车,这让人哭笑不得,就像一个光头去尼姑庵嫖娼,结果官府抓了一批和尚去枪毙一样。主任想,所谓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用正确、合理、虔敬、奋斗的态度去面对任何在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吧,可是为何改装文化的发展却总是被官方扔在灰色地带呢?甚至一遇到事情就拿出来整治、清理、罚款?改装文化到底错在了哪里?改装车迷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改装在中国的路就走得如此坎坷?



【点击进入该新闻视频】


    在整治改装车的行动中,中国某些相关部门也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广州某警官指着一台改装了排气的尚酷说:“改排气会增加发动机的C数,本来2000CC,现在改了排气会3000CCC。”结果记者还真相信了这位警官所说的“C数”,主任很想和这位警官喝一杯茶,请教一下什么叫做“发动机C数”。



    在整治行动中,一些日本原装性能车也躺枪了,不少原厂Evolution 4代都被一一盘查。


    4代EVO原厂就是一副凶悍的模样,被查一查自然无可厚非,但是某些部门直接暂扣了原厂车,微博车友LaCar萧善鸣SiMon家的车库有一台原厂的Evolution 4代,结果交警一直查到了该车友的车库,强制查扣,该车友通过各种方式申诉,均无效果。他不禁感叹:“不是查飙车么,现在躺在车库不动的车也叫飙车了?”



    在改装车集中整治的浪潮里,网友们开始各种吐槽晒“被改装”的经历,比如宝马M3,因为18寸枪灰色轮圈和4根排气管的缘故,不得不被定义为改装车,查之;C63 AMG,因为同样是4根排气管加上嗓音粗暴,查之;高尔夫R、高尔夫GTI被定义为与普通高尔夫前后保险杠造型不一致,强制要求恢复原厂之;斜牌照悬挂的Evolution 9代因为高尾翼太夸张,查之……相关部门能在工作之余普及一下汽车知识,避免闹出笑话;也希望相关部门领导每年赴国外考察的时候多花一点点时间看看全球各地的改装产业和发展。


    第五把枷锁:严重缺乏民间赛事与活动支持。


   不少人都疑惑为什么国外这些聚会的照片看着非常养眼,而国内的改装车看着总是缺少点什么?正所谓多木成林,多人为众,改装这个爱好和钓鱼、集邮、乐器一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项爱好再吸引人,常常一个人坚持会感觉孤单和疲劳,所以不论什么爱好,都需要有一群投其所好者的聚会、分享和活动。



    目前,国内的改装爱好者缺乏一个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并不是汽车网站、汽车媒体,毕竟改装车主比普通车主需要获得更多的技术和知识,他们需要的是参观、交流、面对面的分享,所以改装聚会是最合适的交流平台。


    回顾国内的改装文化聚会,除了官方的一些展览活动除外,很少有民间自发组织的改装车聚会,北京、广州、深圳、西安等城市曾经有过几次类似聚会,但是规格和秩序远远落后于海外,文化氛围也不是很浓厚。去年北京VW FASHION&Superfrezh俱乐部在北京举办的HellaFlush聚会可以说是国内比较上档次的聚会了,除了百台HellaFlush改装车到场之外,还有其他风格的各种车型出现捧场,周围的路人对这些独具风格的车很不能理解,周边小区散步的居民也摸不着头脑,但是那次聚会的确像一碗油,炸热了国内改装聚会的锅子,然而,聚会结束后,全国各地又是一片寂静,有规模的民间改装车聚会仿佛又石沉大海。


    而让我们来看看日本、欧美甚至新加坡等地的民间改装聚会,到场规模在150台以上的聚会比比皆是,几乎也月月举办,不少改装品牌销售商也喜欢参与这类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也有一些活动由改装用品销售商组织,方便了车迷选购,也促进了区域内改装车迷的交流。



    中国民间改装聚会稀缺的现状也是有客观原因的:一是场地的限制,一般有大批量改装车粉丝的区域均在一线、二线城市周边,面对现在寸金寸土停车难的问题,想要找一块类似停车场或者平整的场地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不少改装俱乐部也有组织聚会的想法,但是遇到选址就比较尴尬,因为政策关系,国内超过百人的社会集体活动需要像公安部门申报审批,原本改装车就是相关部门想要整治的对象,公安部门不予审批是十有八九的事情,即便暗地里组织,也很难联系到场地。二是活动组织资金问题,改装车迷都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层次不齐,多数国内的改装俱乐部也属于半开放团体,没有单纯的组织收入,所以要涉及到举办改装车聚会就会有资金的问题产生,小型聚会顶多花个百把元钱,但是要有规模的聚会没有近万元是办不出腔调的,在国外不少聚会都是由改装用品商组织的,但是到了中国由于政策的不明朗,管理上的暧昧不定,很少有厂家会大手笔组织活动,也不愿意承担一旦被城管、公安、交警现场查扣的责任。三是个别改装车迷的个人因素,每个人的观念存异,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爱好,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空闲时间参加聚会,这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人数少,规模小的聚会常常会遇到缺席的尴尬。



    缺少场地,缺乏资金,缺少铁杆车迷,没有公关运营、没有品牌营销的思路,民间的改装聚会自然而然胎死腹中。


    除了改装车聚会,中国还严重缺乏民间的、门槛低的、参与度高的赛车活动。在TopGear中曾介绍过纽博格林赛道在平时会对普通百姓开放,任何车都可以体验赛道,而且一天的租金比闯一次红灯要少,便宜的价格和亲民的方式让很多车迷更愿意到正规赛道上体验速度,除了纽博格林赛道,全球有很多专业赛道在赛季外都会对民间开放。而中国的几条赛道,对民间开放的价格高昂、门槛太高,让一些经济不充裕的车迷望而却步。



    当我们的相关部门教育车迷不要飚车,要飚车去赛道飙的时候,车迷们内心也非常失望,因为中国的赛道租赁价格实在太高了,真正喜欢竞速的车迷就像是风箱里的老鼠,在道德的准则下,对竞速的追求慢慢地被现实剥夺,由此也可以分析出,为何中国走向世界的赛车手非常稀少,因为真正热爱竞速、赛车的人,没有丝毫机会去接触这个运动。



    在中国,民间赛车活动基本为零,私人改装车团队是不可能组织赛车活动的,相关部门也不会予以批准,所以导致了一些车迷头脑发热,触探道德底线,走上街道,享受有危险的速度感,非法飚车活动也因此出现,而给民众带来的印象就是:“你看那些改装车,整天在路上飚车,一群小流氓。”,改装车街头飚车固然可恶,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因果,体验出更多的是无奈。



    在这五把枷锁锁住的中国改装文化老虎凳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铁笼子,铁笼子在灰暗的灯光下透出寒冷的凉气,少年紧紧拽着五把枷锁伸长脖子,他看清了铁笼上刻得很深的两个字,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