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行进口车首页 > 正文内容

理性购车实践中 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高科技要为实效服务,不能为了科技而科技

    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汽车主机厂发布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宣扬自己生产的车型采用了如何高端的技术,诸如TSI+DSG,激光焊接,SkyActive,EarthDream之类的名词满天飞,这些所谓的名词除了被炒作成高大上的感觉之外,也许其中真正的含义连厂家的公关人员都未必清楚吧,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更是被绕的晕晕乎乎,无所适从。

    其实无论什么高科技,新名词,都理应为用户体验服务,更直白点说,“疗效”好,把车主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车,才是好车。具体来讲,绝大多数普通人需要的是一款动力充沛顺畅,驾驶得心应手,乘坐舒适性好,用车成本低,可靠性好,返修率低的车型。总之,好开好用,省钱省心才是王道。

    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应该去了解一款车的保修政策,每次保养的费用,包括工时费,材料费,重要易损件更换周期,油耗,等等。而这些信息,恰恰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当中无法提供的。

每个新车的车窗上都贴有工信部的油耗标签

    那么究竟要如何得到这些有用信息呢,通常来讲有这么几个渠道,首先是油耗,尽管用车路况环境和车主的用车习惯千差万别,油耗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但通常情况之下,工信部公布的综合油耗都是官方渠道最为接近和有参考价值的数值,买车前可以从车窗上的工信部黄色标签里找到这项信息。此外,垂直网站口碑频道和论坛里很多TX的用车作业中提到的油耗信息,以及有同款车型的亲朋好友提供的信息,也可以作为比较有价值的参考。

保养费用要做到心中有数

    汽车除了油耗之外,最大的开销莫过于常规定期保养,保养间隔是多少,都需要做哪些保养项目,常用保养材料的材料费,每个保养项目的工时费是多少,这些都要在购车之前有所了解,详细的保养项目可以在保养手册上看到,而工时费和材料费在4s店的维修保养接待区会有明示,除此之外,网络上也有很多特定车型的售后保养调查文章,在相应车型频道的“维修保养”模块,“用车频道”也可以查到非常详细的信息。

J.D.Power是比较有公信力的可靠性调查机构

    根据经验来看,科技含量过于超前的德系车型,其可靠性往往不如看似科技含量低的日系车型,保养成本往往也偏高。精明的消费者只要花一点点精力,认真的在网上找几个代表车型,稍加对比就能得出结论。究竟是要赶时髦,买个心理满足,到头来却享受不到任何所谓高科技带来的实惠,还要为其高成本和低可靠性买单。还是不要在乎那些所谓的高科技,换来省心好用的优质用户体验,这就看购车者自己怎么想了。

无法量化的优势要仔细体验

    一款车采用了什么高科技,最大功率多少,变速箱什么形式,几个挡位,有什么高端配置,这些都在配置表上一目了然。

    然而光看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实际上,这些枯燥的数据是无法真正的衡量一个车的好坏的,真正衡量一款车好坏的,往往是一款车给人的感觉,说的更具体一些,是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给驾驶者带来的用户体验,而一款车在这些方面能够提供好的体验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在此称之为无法量化的优势。

这台发动机已经有些年头,技术也不算先进,但其出色的平顺性在同级当中无人能敌

    具体来讲,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仅能作一个参考,只能反映出大概的动力水平,而且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如果相差在10%以内,普通的驾驶者很难感受出动力的区别,而同价位互为竞争关系的的不同车型,其动力水平从数值来看,也恰恰在伯仲之间,很难有10%以上的差别,因此,只要价位和车型定下来,再去探究某款车的动力强那么几匹甚至十几匹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与动力数值相比,我们更应该在意的是发动机全转速范围内的特性,比如低速起步是否顺畅,震动和噪音抑制的是否到位(优秀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通常在这方面要优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常用的2000-4000转范围动力是否充足(这个转速范围的动力水平和顺畅程度在进入高速匝道的加速和中途超车时几乎起决定性作用)等等。

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可靠性是硬伤

    对于变速箱来讲,也不必在意其到底有几个挡位,甚至不必在意其到底是什么形式,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只需要宽泛的将变速箱分为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两种即可,无论是普通的液力变矩器配行星齿轮组的传统自动变速箱,还是双离合,CVT无极变速箱以及本田的平行轴式变速箱,都可以划归为自动变速箱的范畴当中,毕竟他们的操作方法和要实现的功能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内部结构完全不一样),而amt变速箱由于普及率很低,表现又普遍不太好,因此本文不做讨论。手动变速箱自然不必多说,能主动买手动挡车型的大都是驾驶高手,对离合器脚感,挡闸手感是否顺畅,换挡行程是否够短,齿比是否合理等这些因素肯定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里着重说自动变速箱,科技发展到今天,在正常路况下,所有的自动变速箱基本上都能够做到让人挑不出毛病。那么我们在试驾过程中就应该给变速箱出点难题来考验考验它的真实力,比如专找一些堵车路段,试试变速箱在频繁的走走停停状态下平顺性究竟如何。踩刹车到几乎要停止的时候,再加大油门前进,观察变速箱是否会产生强烈的顿挫。还可以找一段比较陡的坡道匀速上坡,看一看变速箱是否会聪明的保持在合适的挡位上。另外如有条件,还可以开上高速,试试中途加速时变速箱强制降挡加速的动作是否够顺畅,以及在常用巡航速度下(100-120km/h)变速箱最高挡对应转速是否足够低。如果在上述方面表现足够优秀,还能有足够好的可靠性表现的话,我们就完全可以为这样的变速箱打出一个高分。

    对底盘的考察相对要简单一些,应试驾不同的路况,考验一下底盘的滤震隔音水平,高速稳定性,扎实程度,对转弯侧倾的抑制能力即可,一般来讲,运动和舒适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消彼长,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取舍。另外,方向盘的手感,路感,助力的轻重,是否均匀,指向是否清晰,有没有什么怪癖,电子助力手感是否过于虚假都要仔细体会;整车的隔音降噪水平如何,内饰件在某一特定时速下是否有共振或异响也是需要仔细体验的。

两个看似重要,实则不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点——外观和配置

    外观虽然重要,但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在上面。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和厂家投入的研发力度的加大,已经没有一款车的外观是公认的丑了。而且,由于众口难调,也不可能有一款车能够适应所有人的口味。此外,一款车的外观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几乎是看一眼就可以做出决定的事情,完全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另外,再好的设计也会在三年后产生审美疲劳。

目前在售车型当中,已经没有这种公认无法接受的外形了

    配置虽然也重要,但实际上,当车型确定下来时,花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不同品牌的车型,配置也基本差不多。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而言,可以花较少的钱买来低配车型,再自己加装诸如导航,倒车影像,座椅加热,尾翼等可以后期加装的配置,而不差钱的消费者完全可以多花点钱买个高配甚至顶配的车型,只要不是豪华品牌的高端车,普通品牌的顶配车型也并不是贵的离谱,性价比同样很高。(例如本田雅阁3.0V6顶配版,福特新蒙迪欧240顶配版都是性价比超级高的车型)。选低配还是高配完全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事情,当预算确定时,配置也基本上就确定了。

究竟应该如何做到购车的理性消费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首先根据自己的预算确定车型和车款,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2、应去仔细调查一款车的油耗和日常保养成本,做到心中有数。

3、静态体验中,仔细体验车内人机工程学的每一个细节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身材和使用习惯。在日后漫长的用车过程中,好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能够让车主感到越来越满意。

4、试驾体验中,应对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及其他重要方面进行多路况体验,对其实际体验感觉做出自己的判断。

5、从一切渠道获得目标车型的可靠性信息。可靠性好,返修率低的车不仅省钱,而且省心。

6、最重要的一点,以上的体验都要自己亲自来做,要做出并相信自己的判断,任何其他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更不要被广告和公关话术洗了脑。

    如果确实是首次购车,对车没有概念,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多考察几款自己预算范围内,中意的车型,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即可。否则,如果你轻信某个广告或者公关话术,买到了一款看似科技含量甩开对手几条街的神车,当新鲜劲逐渐褪去,在日后的使用当中却发现不仅没有得到所谓高科技带来的任何好处,还要空为其带来的可靠性低,使用成本高等负面效应买单时,你是否会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感到懊悔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