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行进口车首页 > 正文内容

独立性缺失 斯柯达印度被大众”打残”

   自范安德被授命为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之后,就一直在寻求这个品牌的全球复兴,而不论斯柯达内部还是业界,几乎一致认为,斯柯达发展最大的桎梏,就在于其在大众汽车的谱系中,独立性的缺失。

    论资历,斯柯达这个汽车品牌比大众汽车的诞生早了整整30年,奔驰、宝马以及奔驰等都是后生晚辈。这个在1905年就已经面市的品牌,是捷克唯一的一个汽车品牌,因为这种稀缺性,斯柯达在本国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都非常高,在欧洲市场也有着相当基数的粉丝。资料显示,捷克境内4%的劳动力在为斯柯达工作,这企业可以为该国贡献4%~5%的国民生产总产值。话说回来,我并不是太想拿斯柯达的历史说事,放眼当下,该品牌这些年在海外新兴市场的表现确实都还不错。从全球范围来看,斯柯达依靠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去年9月份实现销量业绩上的回升,迄今它的全球销量增势已经保持了一整年。8月份,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9.1%至21,600台,排除目前因乌克兰危机陷入下跌的俄罗斯市场,斯柯达在西欧和中欧也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但是,印度除外。

    就在今年上半年,范安德还在竭力为斯柯达的独立性辩解,并为斯柯达在中国欲从上海大众分离(销售、营销层面)出来而再度公开解释:“我们不是大众的小弟,而是一个独立的品牌。”但是这种呼声一方面没有得到大众集团层面的附和,另一方面范安德应该明白,斯柯达其实已经失去独立的筹码,无论平台还是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必须依附于大众才能求活。作为斯柯达的全球掌门人,范安德想必也应该清楚,大众针对斯柯达的打压政策并不是只存在于中国市场,而是它的一个全球既有战略所决定。在印度,大众甚至非常直接、干脆地对处于上升期的斯柯达用公司行政手段进行了干预。

    溯及十多年的发展史,2001年(大众先是在1991年收购了斯柯达70%的股份,直至2000年收购剩下的30%)大众将斯柯达导入当时尽显贫瘠之态的印度市场,同欧美系汽车巨头在印度市场所遭遇的处境一样,斯柯达最初几年一直读不懂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但这些年的耕耘,对斯柯达而言,也并非没有收获——在印度市场,这个捷克品牌在印度人民心中奠定了相对高端的品牌形象(印度市场是铃木的天下,斯柯达这个品牌被拔高其实也是情有可原),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拥趸。

    如果大众品牌不染指印度,斯柯达在这个新兴市场应该还会有不错的市场想象空间。

    可惜……

    4年前,大众挥军旗下的最嫡系部队——大众品牌进军印度,并抛出了2018年在集团层面实现20%市场份额的雄伟目标。最初两年,大众在印度市场确实保持了一段强劲增长期,但由于后期缺乏符合当地消费需求的强有力的主力车型,加之没有神车光环的笼罩(神车是分国界的),大众在印度的销量到2012年便逐渐陷入低迷。就在这个时候,大众竟对自己的小弟斯柯达下手了。

    大众几乎是公开打压斯柯达。

    大众集团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哈肯贝格(Ulrich Hackenberg)当时给出的说法是:“斯柯达(在印度)有着相当高的定位,而在集团内部,斯柯达定位略低于大众。因此,我们准备对这一现象进行校正。”——话外音即:希望诸位明白,大众品牌的定位高于斯柯达,后者现在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地位不匹配。

    当然,大众的这一“试图放慢斯柯达脚步,等等老大哥”的策略没有奏效,2013年,整个大众集团在印度市场仅售出不到10万台,份额是降至3.6%。对比大众2018年在印度欲实现20%份额的目标,就只能哼哼了。今年6月份,大众集团宣布,计划到2018年在印度获得7-8%的市场份额,目标已下调了60%。

    在大众的这一“校正”策略后,2012年10月份斯柯达如其所愿,终止了在印度市场的连续增长,当月销量同比下挫13%至2,000辆,环比跌幅达到三成,之后便再也未能恢复元气。2013年5月,斯柯达还宣布于当年在印度停产晶锐,原因是这一车型生产成本高昂,自2008年引入印度后一直未能盈利,而根据一名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晶锐停产的真实原因其实是为了给大众Polo让路。

    8月份,斯柯达在印度市场勉强交付了1000台,同比下滑近30%,这个品牌可以说被大众给生生地“打残”了。而要知道,这个时候印度车市已触底反弹,整体轿车市场实现连续4个月的增长。

    在中国,如果有人看到明锐不认识牌子的,车主会很自豪地说:“跟大众一个厂的”。不知道印度人民会怎么解释两个品牌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