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行进口车首页 > 正文内容

可靠性不再重要 日系车的优势逐渐减弱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买车到底注重什么,一些大V们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可靠性这个话题,并举出美国市场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例如日系车因可靠性好而受追捧,保值率高等等。不过实际上,这已经是老黄历了,虽然上述理论本身并没有错,但实际上整体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便是美国市场,注重可靠性这一传统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例如在刚刚过去的11月,福特翼虎的销量居然超过了以可靠性好著称的本田雅阁。而在豪华车市场上,奔驰和宝马销量已经常态化的超过号称“开不坏”的雷克萨斯。种种迹象都表明,“可靠性”这个曾经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属性,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已经不再是消费者购买新车时考虑的重点,而本文将为你深度揭示其中的原因。

可靠性优势不能在短期内发挥出来

    可靠性作为日系车的传统优势已经由来已久,不过,这样的优势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根据目前的情况,这一优势要发挥出来,至少也需要4-5年。从统计结果来看,新车购买年限达到4-5年,里程数至少超过15万公里后,日系车小毛病少,省心,维护费用低廉的优势才能够显现出来,而在此之前,以目前汽车的整体制造行业水平来看,日系车与其他的欧系,美系,韩系车区别不大。

    而且随着竞争的激烈,很多汽车厂家都竞相通过延长保修期限的方法来打消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因此,即使是可靠性稍差的车型,出了问题也是由厂家的保修政策买单。因此,在买车最初的4-5年时间里,日系车可靠性好,皮实耐用的优势无法得以体现,消费者并不能因此而真正获益。

激烈竞争导致车型换代周期缩短,可靠性好的车也不一定保值

    随着竞争的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之前普通车型稳定的四年左右的换代周期已经被完全打破,目前所有车型的换代周期已经被缩短为2年左右,甚至一些热销的车型会随时根据竞争对手的反应进行迅速跟进,或者在某一个时期,一批车型因某些政策(例如排量税,环保法规等等)而集中推出某种新技术,并借机推中期改款车型。并且价格波动很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二手车市场同样受到了波及,曾经因可靠性好而造成二手车保值率高的日系车,如今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可靠性高而在二手车市场卖高价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新款的阿特兹上市卖17.98万元起,你让一辆三年左右,曾经卖18万以上的二手睿翼该卖多少钱合适呢?又或者新款凯美瑞,换装了D4S双喷射系统和6AT的新款凯美瑞上市后,之前老款2.0 4AT车型在二手车市场上如果不是价格特别诱人,还会有人要吗?

汽车逐步沦为快消品,可靠性不再重要

    汽车之前在中国无疑是个大件,买来就要当心肝宝贝一样无比爱惜,一直用到报废,而现在,这已经是老黄历了。一方面之前提到当今的汽车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还越来越低,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占自己收入很大比重的一个消费品了。口袋里有钱了,市面上新车层出不穷,你还能抵制这些诱惑而继续与你手中那辆看上去各方面都已经过时,唯独可靠性一直很好的老车长相厮守吗?你甚至希望他赶紧坏掉,这样就可以冠冕堂皇的换车了,对不对?

    而汽车厂商为了刺激消费,往往会推出很多以旧换新,以租代买,分期付款等政策,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去刺激消费,而换车行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自然会日益频繁。随着汽车逐渐成为快速消费品,换车周期的显著缩短,靠时间才能检验出来的可靠性自然会被人们遗忘。

日系厂商应当顺应市场调整侧略,及时跟进

    其实在同一个时期,无论是日本人,德国人,美国人,韩国人,大家的制造科技水平,生产力水平都大体相当,不同的只是造车思路和理念。日系车的高可靠性也不是凭空得来的。众所周知,日系厂商在高科技的使用上一向非常保守,汽车更新换代周期也要略长。保守的技术和装备可靠性自然不必多说,但这种策略的副作用就是,日系车看起来不够先进,总在使用一些老掉牙的技术。对市场偏好的反馈也不够敏感及时。其实可靠性和先进科技永远是一对矛盾,要一款车的可靠性好,要么直接使用成熟技术,而成熟往往意味着过时和老旧;要么投入更高的成本,去做多次的可靠性耐久度测试,而这种做法增加成本不说,还势必造成整个汽车换代周期的拉长。

    而在汽车越来越多的成为快速消费品的今天,这样的投入就显得毫无意义,因为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把一辆车开到报废了。汽车毕竟是商品,而不是艺术品,没必要做到那么完美。日系厂商甚至可以改变造车理念,略微降低对可靠性方面变态的追求,进而加快新品推出的速度和新技术的使用,而作为消费者,如果你打算至多每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换车的话,可靠性真的不再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