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排量:

斑点法辅助机油耐久性测试

  纠错  2009-12-4 10:22:00  纠错 推荐指数: ★★★   加入收藏

众所周知,对车辆机油的更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保养项目。长久以来,本人对于机油更换的周期存在着疑问,按照羚羊使用手册的说法,羚羊需要每一万公里或者每6个月更换一次机油及机滤:


在恶劣条件下推荐每5000公里或者每3个月更换一次机油及机滤:




 但是,4S及修理厂一刀切的规定必须每5000公里或者每3个月更换一次机油及机滤。

 

  再从羚羊车中跳出,我们很轻易的就能够得到这样的信息:汽车每5000公里就要保养一次。这一条似乎已经成为“铁律”。

 

 各位看官,这里郑重声明:本篇就是对于这一“铁律”的挑战!


一:观点及心路历程
   
    首先申明一下自己的观点:机油的更换周期与使用环境、所用机油品质及车辆工况等息息相关,不能一概而论。过早的更换机油是一种浪费,既不利于环保又有愧于自己的钱袋子。
    这里先来引用一段话吧,这段话在网络上被引用的也比较多,可能很多车友都看到过:


以下是汽车之友对统一壳牌总经理李嘉的访谈的节录,好象11月份的《汽车之友》也登了全文。

汽:据我们观察,国内车辆的换油周期比国外的车要短很多,经常是5000公里就换,而国外至少是一万公里才换。这样是否不太合理?有什么建议?

李:你说得很对,这属于不理智消费。有的汽车公司在国外要求15000公里换,但同样的车和油到中国就变成5000公里了,这对厂家来说是保险了,但消费者付出更多。但这并不是厂家能决定的,润滑油公司做了大量的消费者教育,但是没有用。而且我们教育完了,厂家在说明书上还写“5000公里换油”。比如标为“SL”的油,是全球第二高级的油,就算中国的路况再差、油再不好,1万到1.5万公里换都有富余。而且润滑的效果有个曲线,我们测试SL级的油 7500公里是最好用的时候,但这时候很多人已经把它变成废油了!不是说黑了就不能用了。我们自己用的油都是1万多公里才换油。

汽:对于油品级别与发动机的匹配有什么建议吗?

李:车跟人一样,20岁的人跟60岁的人吃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新车用正常级别的机油就行了,但是,如果车很旧,我们就建议提升一些级别,用些更好的油。比如说到了五十万公里,级别更高、粘度大些的油,吸收脏东西的能力更强一些。到冬天,选用起动性好的油,要不起动机打好多下,对发动机磨损太大。所以车况好坏跟保养有非常大的关系。我认为中国的车都怎么坏的?除了撞坏的就是修坏的。其实车你好好养,它没毛病。只要你一修,它就有毛病了。

 

还引用壳牌一位工程师的访谈中的一段:

 

  网友:门外汉,一般都是多少公里换机油?

  网友:北京地区是5000公里。

  主持人:他回答准确吗?

田龙:这有点儿太草率了,我们推的黄喜力就是在1万公里换油的,根据北京的路矿7000公里到8000公里换油。

引用自:http://fangtan.tom.com/1001/2006/5/25-42905.html

[实录]壳牌公司工程师田龙在线解答润滑油技术问题

  本篇中作为测试的机油就是黄壳HX5 SL 10W-40,SL的级别比原车SF级别要高出很多,用此款机油作为测试机油只是适逢其会,不作为机油购买标准。

 

    但是,随之而来又会产生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我们自行延长换油周期是否会对车辆产生一些隐患呢?那些所谓“专家”的吓人的说辞,以及众多被蒙蔽的车友那种信誓旦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确实曾经让我患得患失,毕竟车是自己的,真要拿来当小白鼠还真有点舍不得,而且即使每5000公里更换一次机油自己在经济上又不是承受不起,并且我也早就放弃了原厂SF级别的机油而选择级别更高性能更好的养护品,对于车辆的保养不是怕与花钱而是唯恐不够好,并且还有4S或者特约维修站如果不每5000公里来保养一次(或者可以描述为定期来送一次钱或者洗白脖子来挨一刀)就看做自动放弃保修的心理暗示,所以我原来也一直坚持每5000公里更换一次机油,我想这种想法可能会代表大多数车友。

     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到22000公里的第五次保养,这次保养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我与4S及特约维修站彻底决裂(参看:http://club.autohome.com.cn/090226/2394200.html?bbs=c&bbsid=94
【小白羊】与4S及特约维修站划清界限--逼上梁山 - 北京小白羊的博客),从此踏上了自己探索保养方式的道路。
    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每次5000公里定期保养更换完机油之后,车辆驾驶起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驾乘感觉上没有任何的变化,分析原因其一说明车况还保持的比较好,其二就是机油的更换是不是过早,机油还没有发生衰减就更换掉了,导致更换前后在驾驶感觉上没有太多的变化。
    鉴于以上的原因,延长换油周期的想法又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摒弃了保修的羁绊,剩下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爱车之人所不可避免的担忧:如何保证在延长换油期当中不会由于机油的衰减而造成对车辆的一些隐患,或者说如何判断在用机油的衰减程度的问题。

    综合考虑了我的车辆使用工况:90%情况下行驶距离较长(上下班单程38公里),所有行驶路段全部为路况较好的公路,并且有接近一半的路段是城市快速路(上下班途中的20公里的四环及五环路段类似高速路,没有红绿灯,可以保持80-90公里/小时的匀速),这样的路况对于车辆的磨损会比较低,进而对于机油的衰减也会比较慢,相信是符合延长换油周期的条件的,更何况我所使用的机油级别为SL又高出原厂机油SF高达4个级别(同时这里也鄙视一下厂家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低级别的机油,可能是处于降低车主保养费用的考虑,但是经过4s之手之后就变成大家在高价用低质机油了)。
    另一个方面,我平时对于车辆的使用状况及油耗状况都有详细的记录,从一个侧面也可以作为一个车况的参考。参见:http://club.autohome.com.cn/090402/2710804.html?bbs=c&bbsid=94
【小白羊】我的汽车使用记录 - 北京小白羊的博客

    但是,以上所列种种都只能是间接的定性的参考,毕竟机油在发动机内部,成分又比较复杂,如何才能比较直观的考察在用机油的状况呢?
    虽然从感觉上延长换油周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机油的衰减情况如何才能做到比较直观的考察呢?这一点确实也曾经给我带来不少的困扰,就在这时“现场快速测试方法--斑点法”进入了我的视线:



 二:现场快速测试方法--斑点法简介

  现场快速测试方法--斑点法按GB/T7607-87《汽车柴油机油换油指标》附录A的规定进行。斑点试验是应用以旧的简单实用的分析判断在用内燃机油污染程度、质量衰变情况的一种现场快速测试方法。实验条件:滴油温度在室内常温下进行。最低温度应控制在20℃。要求油温与室温基本一致。现场测试应在发动机熄火以后,油温下降到与环境温度相近时滴试,冬季应取样后在室内滴试。现场测试可用发动机上的机油尺取样。
    实验方法:在规定条件下将使用中内燃机油滴一滴到滤纸中心,于是油内各种在质变随着油的浸润向四周扩散,杂质的粒度不同,扩散的远近也不同,因而在滤纸上形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环形斑点,从内到外依次为:沉积环、扩散环、油环。
    
下图为我的车用黄壳HX5 7600公里时的斑点法测试结果,拿来作为说明:



   (1) 沉积环在斑点的中心是油内粗颗粒杂质沉积物集中的地方,由沉积环颜色的深浅可粗略判断油被污染的程度。
   (2)扩散环在沉积环外围的环带叫扩散环,它是悬浮在油内的细颗粒杂质向外扩散留下的痕迹。颗粒愈细,扩散的愈远。扩散环的宽窄和颜色的均匀程度是重要因素,它表示油内添加剂对污染杂质的分散能力。
   (3) 油环在扩散环的外围油环,颜色由浅黄到棕红色,表示油的氧化程度。

    斑点形态的鉴别与判断。将滴过油的滤纸连同框架平放在无风尘的地方,静置,观察斑点扩散形态。注意:滤纸背面不接触太面,以免影响油斑的扩散。
    一级:油斑的沉积区和扩散区之间无明显界限,整个油斑颜色均匀,油环淡而明亮,油质量良好。
    二级:沉积环色深,扩散环较宽,有明显分界线,油环为不同深度的黄色,油质已污染,机油尚可使用。
    三级:沉积环深黑色,沉积物密集,扩散环窄,油环颜色变深,油质已经劣化。
    四级:只有中心沉积环和油环,没有扩散环,沉积环乌黑沉积物密而厚稠,不易干燥,油环成深黄色和浅褐色,油质已经氧化变质。
    试验结果:当斑点试验达到3-4级就需更换了。

    经常对在用油进行取样化验,监测其质量个指标的变化,一是可以合理确定换油时机,实行换质换油,避免在定期换油下难免存在的因换油过晚和过早造成机械早期损坏和润滑油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润滑油质量变化异常想象的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和消除车辆设备技术状况变化的症状和隐患,提高车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所以,在用润滑油的质量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服务。    
   

    斑点法其实是一个已经废止的在用机油的测试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简单直观,而新施行的测试方法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所以对于一般车友基本没有什么可操作性,所以虽然已经废止,但是其科学性还是有的。

2012年2月6日

为过年检更换雾灯 羚羊加装蒙迪欧透镜
    马上要审车了,我们这里对灯光查的挺严格的,我的小羊的雾灯坏了好久了,里面进水严重,需要更换雾灯,干脆买了一对蒙迪欧透镜换上。和换羚羊雾灯差不多的钱。 先去淘宝搜蒙迪欧透镜,随便选了一家,透镜100元一对,运费22(卖家怕透镜破碎,只发顺风),一共122大米。顺风就是顺风,对得起这价格,第二天就收到透镜了。 来看看收到的透镜 卖家不厚道,我买的时候问卖家透镜是不是全密封的,他给我保证说是全密封的,可到手一看,没有一点密封性可言。没办法,拆开透镜自己密封。 分...查看全文>> 更多相关>>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