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排量:

中毒—解毒—放毒 之机油篇

  纠错  2009-12-4 11:13:00  纠错 推荐指数: ★★★   加入收藏

最近中了润滑油的毒,毒的不轻!呵呵,似曾相识的开场白。

开场白之后突然想提前说点儿题外话----关于折腾。其实说到根儿上,大家到汽车论坛来,除了学习交流之外,更多的动力我想可能就是找点儿折腾的由头,给平淡的生活添加点儿色彩,给干涩的想象力注入点儿润滑剂。我承认我是一个喜欢折腾也挺能折腾的人,为了折腾就需要有更多的心力与精力的付出,谁让咱就是喜欢车呢,没办法!不过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不入魔,不成佛。要想成佛,需要先着魔,呵呵,其实我之前所说的中毒改成着魔可能会更恰当一点。现在基本上毒已经解了,成没成佛不好说,但是解毒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需要出魔,也就是所谓脱离着魔的状态。出魔之后反倒有点儿迷茫了,就像阿甘突然有一天迷上了跑步,他从东海岸跑到西海岸,再从西海岸跑到东海岸,跑到胡子都留了一尺多长,然后又突然有一天他说不跑了,理由很简单----累了。。。。。。。

我现在也是感觉有点儿累了。。。。。。

所以关于机油的这篇,可能会是我在羊车上折腾的终结篇。

 

帖子写到这里,有点儿太沉闷了,抱歉,可能和我最近的情绪有关。如果先把终不终结抛在一边,其实我最希望看到的是论坛里更多的涌现技术贴,强帖,猛贴,折腾贴,着魔贴,成佛贴,或许还可以激发起我的斗志,勾起我向更深层次折腾的欲望。

 

好了,题外话说了一箩筐,现在我正式开始这篇可能算作是我在羊车上折腾的毕业论文也好或者可能会成为向更深层次折腾的宣言书也说不定的使我最近几个月来一直在着魔中度过的关于机油的选择与应用的心得体会以及整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的并且希望通过这篇帖子的完成能够使我顺利出魔的帖子。

虽然刚刚开始写,但是可以预见这篇帖子会很长,图片虽然前前后后会有几十张但是主要还是以文字叙述为主,所以有几点需要提前说明一下:

1:我最希望看到的是,这篇帖子可以给大家带来某些帮助,或者能够释去某些困惑,正所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所以我希望看这篇帖子的车友最好不要抱着就想看看最终楼主选择了什么机油这样的想法而看,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那样的需求话我这篇帖子只需要一两行字就可以完结了,而我也就失去了费劲巴力的写这篇帖子的动力。

2:那么不看最终结果的话,看什么呢?-----心得体会以及心路历程,不光是关于某款机油使用的心得体会,最关键的是为什么这样选择以及在润滑油方面的认识逐渐提高的心路历程。

3:整篇帖子的推进我会尽量按照时间顺序以当时的想法与看法为线索,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整个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进步的一个过程,初期的想法与看法并不一定完全正确,后期会颠覆很多前期的认识,所以请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您确实没有耐心逐字逐句的看完我这篇帖子,那您还是直接看结果吧,虽然这是我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是我更不希望看到您被误导。

4:注意,本帖有毒,毒不死人不偿命,毒死人更不偿命。

5:本帖之前我使用的机油是黄壳HX5,贯穿本帖始终的一个中心思想是以更高的性价比来抛弃黄壳,所以对刚刚选择黄壳机油的车友说一声对不起。

 

既然提到了黄壳,那就从黄壳开始说起吧。有心的车友可能早就知道我之前是一直使用黄壳HX5机油的,评心而论这款机油还是不错的,用来保养羚羊这款经济型车可以说是绰绰有余,API SL的级别比羚羊原厂机油高出了好几个档次,10W-40的粘度当初个人也一直认为比较适合在北京作为四季通用机油使用,而且我最初开始关于机油的耐久性测试的时候也是拿这款机油开的刀,7600公里的里程里也有着不错的奔跑表现,但是远在机油耐久性测试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萌发了换掉这款机油的念头并踏上了选择其他机油的道路,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呢:

1:首先来讲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审美疲劳。呵呵,老用,老用,烦了,就是想换掉!人总是有尝试新鲜事物的欲望,这也正是人类得以进步的原动力之一。话说回来,人在很多方面还是需要专一的,这也是人类的美德之一,本篇只是讨论车用机油的问题,各位请不要引申与误解。

2:在4S保养的时候就是用黄壳,脱离4S了就希望寻找一款比黄壳更好而且整体保养费用比在4S时持平或者价格更便宜的机油,进而引申到即使都按汽配城的机油价格也要选择一款性价比更高的机油。

3:越来越感觉壳牌机油的性价比不高。当时还停留在仅仅依靠API级别判断机油好坏的阶段,凭什么同样是SL级别的机油你就比别的品牌的机油卖的贵呢?

4: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研究机油的初期就开始接触到合成油,略微有了中毒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毒中的也更深了,换掉矿物油的愿望也就更迫切。

5:关于基础油分类的一些细节。这些内容本来是在之后对全合成机油研究中才涉猎的,主要针对全合成机油的选择,其实已经与抛弃黄壳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已经上升到对润滑油公司最根本核心技术的考核,但是为了帖子的条理性这里就先做一些介绍吧,首先开始从基础油的分类说起: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I、II、III类基础油属于矿物油,IV、V类基础油属于合成油,但是在上面关于III类基础油的介绍中提及“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 而壳牌所采用的XHVI基础油(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就是这些III类油的代表,XHVI基础油其性能 (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和酯类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在抗高温性上灰壳肯定不如以PAO为代表的美孚一号和以酯类为代表的法国MOTUL全合成润滑油。有一种说法更为露骨,就是XHVI基础油根本谈不上算全合成油,因为它采用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技术生产基础油,不过性能已经非常接近全合成机油,所以习惯上也称它为全合成。CASTROL(嘉实多)90年代用壳牌生产的API Ⅲ类矿物油重新配方其SYNTECH发动机油,引起国际润滑油行业的巨大争议,美孚公司把嘉实多公司告上法庭,进行了著名的关于“Really Synthetic”技术论战!因此就单纯全合成这个概念来说只有酯类,PAO(聚a-烯烃)才能算得上,而XHVI基础油只能说具有全合成的性能,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和酯类有较大差距。所以说光就润滑油主要性能对比上来说三种不同基础油(酯类,PAO(聚a-烯烃)和XHVI基础油)的三大代表润滑油法国MOTUL全合成〉美孚一号〉壳牌灰壳。

 

既然已经决定抛弃黄壳,我开始着手寻找其替代品的工作,首先要感谢网络,给我们一个很高效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如果单纯靠到汽配市场上去碰,去摸。无异于是大海捞针一般。

碍于羚羊是低端的经济型车,吃太好的东西会吃坏肚子,不宜于使用全合成机油的说法,首先定位的目标锁定在了半合成机油上。市面上半合成机油普遍的价格在200元以上/4L,这个差不多是黄壳两倍的价格让我望而却步,不是舍不得给车投资,而是不想盲目的去增加开销,主要还是有性价比这条线,两倍的价格就能得到两倍的服务吗?市场普遍的规律是高出10%的性能就要高出N倍的价格!

在一次与车友的聊天过程当中首次接触到了美国76机油(76 Super Synthetic Blend),半合成机油,API SM级别,市面常见的粘度是5W-30,国内的名字叫做76白金天使,很富有诗意的中文名字,产地美国,属于水货机油。价格很平民,20多元/L,整体价格比黄壳还便宜,而且还是半合成机油。这款机油我犹豫了差不多一个月,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5W-30这个粘度级别。当时冬季已经过去,北京的春天又是出了名的短暂,马上就要跑步进入高温炎热的夏季,怕这款30的油会扛不住,还是想选择40的机油。

2:这一点是最主要的原因----水货!不放心啊,万一是假油,我这个小白鼠的代价就太高了,这种不知根不知底的含糊事情真是不敢干啊,还是选择大厂正品的机油比较踏实。

 

与76白金天使擦肩而过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同为水货的美版美孚一号机油,市场叫法为水美。76白金天使的市场保有量不高,而水美的市场保有量却是比较大的。

对于水货机油我从最根本的意识上还是抵触的,宁肯相信他们都是假油。但是首先比较大的市场保有量说明这些水货机油的货源还是比较稳定的,其次看一些试水者的评测感觉这些油用着还是不错的,而且没有发现过有谁使用水货机油造成发动机伤害的例子,这就说明这些水货油最起码不是劣质油,而且其品质上还是要高于矿物油的。而且从一些机油达人的只言片语中得知昆仑润滑油对外销售一款半合成机油,从大桶(200L)里打零儿都能做到20多元/L,那要整桶或者整批拿货的话价格就要便宜更多!

综合以上种种,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我脑海里诞生了:难不成这些水货机油就是用这些大桶装的半合成机油灌装的?!

这个念头一经出现就迅速占据了主导,昆仑润滑油作为国内基础油生产的源头单位,货源方面绝对是够稳定,而半合成机油的性能又会由于普通矿物油。于是我开始着手寻找市面上在售的昆仑产的半合成机油。

在昆仑润滑油主页上找到了其半合成机油----天润9000 SM机油。网站介绍其粘度有两个,5W-40和15W-40。API SM的级别为目前的API顶级级别,在两种粘度中我更倾向于5W-40这款,因为其相对15W-40这款有着更好的低温启动性。基础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开始在市面上寻找这款机油。

在这里先鄙视一下昆仑润滑油的市场销售体系。转遍了两家汽配城,仅在一两家店里找到有这款机油在卖,而且也都是积压了一段时间的货,普遍反应昆仑的机油市场认可度比较低但是价格相对较为便宜。更为郁闷的是市面上能够找到的仅有15W-40这一款,5W-40的经了解是昆仑直接与车厂配套的一款机油不参与市场的销售,也就是说在市面上是找不到5W-40的天润9000 SM半合成机油的。说起车厂配套机油,在我研究昆仑润滑油的时候看到一条新闻,昆仑润滑油通过了铃木认证,前几天又在论坛里看到有车友在4S保养时换上了昆仑配套的原厂机油和润滑油,而以前给羚羊配套的油品是由现代润滑油代工的。车厂配套这一块是润滑油公司销售渠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取得车厂认证而特意调配一款机油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15W-40这款的零售价格倒是非常的平民,100元/4L,比黄壳还要便宜。按照羚羊原厂推荐机油的级别与粘度来看,夏季SF以上15W-40,冬季SF以上5W-30,这款机油的粘度夏季使用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同时参考北京的气候,冬季使用的话其低温启动性就要差一些,所以不太适合在北京作为四季通用机油使用,不过目前首先面临的是夏季的问题,这款油的性价比这么高先选择了再说了,等到了冬季再选择下一款适宜的机油吧,反正关于机油方面知识的学习与认识还要继续进行。

选择机油的同时,三滤的选择工作也在同时进行当中,这个相对就要简单很多了,最终选定豹王的三滤,无论从其品牌认可度还是从其产品质量上来讲都是比较高的。作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一家专业三滤生产企业,其品质还是值得信赖的,而且价格方面比所谓原厂的也要便宜一些。

所有选择工作完毕,在用的黄壳也已经使用了7600公里,完成了耐久性测试,开始换油:


昆仑天润9000 SM 15W-40闪亮登场



背面标签特写

2009年12月4日

中毒--解毒--放毒 之齿轮油篇
    最近中了润滑油的毒,毒的不轻! 09年的2月底,小白羊宣布彻底与长安铃木4S及特约维修站划清界限,并在宣言中夸下海口” 小白羊从今起摆脱了4S店及特约维修站的束缚,可谓是对生产力的极大解放,相信DIY大军中有了小白羊的加入今后会更加风生水起,今后将会有更加经典,更加富于可操作性的汽车保养维修帖子奉献给大家,坏事变好事,其实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许下诺言,就要兑现,这是我欠各位羊友的债,有债是要还的。所以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养护品的研究方面。当我开始自己通盘考虑全车的养护方面...查看全文>> 更多相关>>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