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看清楚 那些购车诱人低价陷阱

  纠错  2013/5/13 12:12:00  纠错 推荐指数: ★★★   加入收藏

●  怎么才能分辨真实价格?

    1、实地了解/4S报价作参考

    当然了解价格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在市场转一转,无论什么性质的经销商,都多转几家,看看车源、聊聊价格,货比三家永远是王道。

    通常情况下,4S店的报价更具参考性,因为4S管理相对严格,他们有统一的价格管理体系,因此同样一款车型在不同的4S店报价不会相差太多。又因为相当一部分综合经销商的车源同样来自4S店,虽然凭借多年的合作,综合经销商有可能拿到比普通消费者更低的价格,但是差价绝对不会很大。

    2、网上询价有技巧:对网上报价有判断/价格太低不可信

    买过车的朋友知道,如今买车哪有不优惠的。的确,大部分车在成交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让利,但究竟能优惠多少,可能就需要来店咨询了。一些朋友可能平时工作较忙,甚至是准备去异地购车的客户,没有条件去店里咨询怎么办呢?网络就成为了获取信息的平台,然而网上报价五花八门,多数人受骗也是从获取了网上的诱人信息开始的,这里大家需要对于价格有个大概的把控。

    一般情况下,上市不久的车型和一些抢手车型优惠幅度都不会太大,有些甚至会加价销售。一些上市多年的老车型或是销量不佳的车型,存在大幅优惠的可能。不过即便是市场中大幅优惠的车型,一般也就是原价的八折或九折的样子,(如:速腾某车型原价14.38万元,优惠1.2万元,相当于92折;奥迪A6L某车型原价47.26万元,优惠6万元,相当于87折;优惠加大的马自达6原价17.98万,优惠4万元,相当于78折。)如果冷不丁地出现某车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店家的报价,或是优惠达到了六折甚至更低,我不保证这价格一定有问题,但是消费者必须警惕起来。当然这样的低价诱惑不仅会出现在综合经销商处,一些4S店也会用低价的方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3、通过行情文章/论坛车友反馈等了解信息更可靠

    当然了,网上搜索也要讲究一些技巧,如果上来就搜某某车多少钱,那风险可就太大了,各种超低价格会让你眼花缭乱。目前大多数汽车网站都有自己的商家报价库,这个报价库很多是由商家自己依托网站平台进行报价更新,相对来说更靠谱。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这其中价格有些也低的离谱,因为这个涉及到很多商家的营销策略,比如某4S店每月拿出一两台6折特价车来赚人气,确实是真实成交价,对外登出来也没错,但等你准备掏钱的时候商家告你卖完了,这事儿不新鲜,所以参考报价库里的平均价格很重要。

    另外除了报价库以外,汽车网站的编辑会每天以文章的形式更新有价值的车价信息,大多数会在文章中清楚的注明是什么属性的哪家经销商的价格、现车情况等,这样的文章更具参考性。当然这里需要提醒一句,市场价格波动会很频繁,翻看文章时一定要看清发布日期,如果时间太久可能价格会有变化。

    另外,通过一些论坛内车友的信息分享,一些车友的提车作业介绍等等,都可以获悉不同车型的市场一线价格。我们也不妨在车友提车作业下回帖问问提车价格,这些也是参考办法。

    4、电话咨询有技巧

    除此之外,电话咨询也是很多消费者惯用的方法,不过毕竟不是面对面交流,电话中商家一般不会愿意讲“真话”,仍然希望通过低价或各种口吻引导消费者来店面谈,因此在我们看来通过电话打探价格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不过通过电话了解相关信息,或是按照网上的价格通过电话求证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选择电话交流,最好提前了解价格,现车等信息,应当提前列好询问的信息点,这样的话商家会认为你充分了解过市场,所以不会信口开河。

    如果自己的意向车型在很多经销商处现车不多,或是颜色配置都不常见,然而电话中问商家却是什么都有,并且一再表示来店谈,来了再说这样的话,我们就要留一个心眼。

    若我们拿着商家网络中的报价在电话里确认时,应当首先了解现车情况,然后问清是否有附加条件。这里不妨告诉大家一个小方法,遇到超低价格时,可以电话询问如果只提裸车的价格。往往此时只提裸车商家无法从中赚取保险、装饰等附加消费的利润,报价会有所提高,或是给消费者讲道理,反正买车肯定要上保险做装饰,在我们这里“一条龙”一起给你个低价等等,甚至一些商家会表示只提裸车没有现车,或是不能卖之类的话语,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就明白这里面的问题了。


 

  低价必有附加条件

    人都希望消费中能捡便宜,很多商家也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占便宜的心里开始设计策略的。尤其对于买车预算有些超支,希望价格再便宜一些的消费者来说,网络中看见低价后,即便知道可能有问题,仍然会忍不住的尝试一下。

    购车要求保险、装饰一条龙

    这里我们不得不给您泼盆冷水,要知道天下没有白来的午餐,价格过低一定存在问题,商家最常见的作法就是低价提车的同时消费者要承担诸多附加条件。比如商家要求买车必须在店内上全险、必须做全车装饰等等,甚至个别商家要求买车需要一次性预交3年的保险,这些事情都曾有过,而且不光出现在综合经销商,相当数量的4S店也会使用这种方法。

    保险、装饰以次充好

    这里面的水份其实很大,不懂行的消费者会认为反正也要上保险,“一条龙”也省心了。往往支付高昂的全险费用后可能拿到的就是一个不知名保险公司的保单,其中除了几项主险以外没有任何附加险种,三者甚至只投保了最低的5万元。一旦出问题,自己吃亏,定损理赔都要去制定的某家郊区修理厂,这时候后悔早已来不及了。

    再比如要求做全车装饰,商家虚报价格,以次充好,地胶、脚垫、贴膜、封釉、最后在配个导航来个装甲,一算费用四五万,其实成本就几千,这些都可以帮过低的车价找一些平衡,最终一算总价并没有便宜多少,这种事真的很常见。所以咨询时问清附加条件,每项要求涉及什么花费,放弃一些额外项目会不会影响车价等等,甚至保险是什么品牌、什么险种、什么额度,装饰是什么项目、什么品牌等都应当落成到文字合同上。

    附加说明:上面提到的小陷阱在任何性质的商家都会出现,类似的案例也是看似正规的4S店的常用伎俩,这里不排除一些商家的确有低价车出售的可能,大多以到店时间较长的库存车,或是为了吸引眼球推出的少量特价车等,购买前要仔细询问。


 

●  商家信誉考察

    如果通过了解,我们对某个商家感兴趣的时候。留个心眼,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商家名称的,固定电话等,看看网络中有没有对于该商家的服务反馈,了解商家在以往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前科”。

●  一切承诺落笔头

    对于外行消费者来说,我们建议在购车过程中,对于商家的一切承诺都要要求落在笔头上,即便不能改变固定的合同,也要在协议或合同中手写标注,如某某费用可以退、办完手续后赠送某某礼包,特别是除车价、购置税、保险等常规费用以外,还需要支付什么费用应当提前沟通清楚,并且落成文字协议,以免后续造成纠纷。

    若商家没想从中蒙你,写个补充协议中对商家没影响,如果他们为了在这个环节搞出些猫腻,那他死活也不会给你落在笔头上的。

    尤其是如今很多品牌为了保证各地经销商的利益,会有区域销售限制,不允许跨省买卖,因此异地购车上牌会遇到问题。这时为了规避政策,往往需要新车先落在一个当地人的明显,再转到消费者名下,这样一来不仅车辆登记本上新车转眼变成了二手车,而且落在当地人名下后,此时车辆的所有权就不属于消费者了,这时商家也许会敲诈你一笔高昂的牌照使用费,车在人家名下,你不交还不行了。所以我们很难做到预知一切花费,但是可以和商家约定一个总价,并且明确在合同中。

总结:

    对于很多初次购车的外行消费者来说,买车是一件纠结的事儿,既为有车后的日子感到开心,又为无法逃避购车时“挨宰”而闹心。这种心理我们很能理解,也希望站在一个从业者的角度为大家化解一些担忧。在我们看来,买车时暂时抑制一下冲动和兴奋,提前做些功课,货比三家,把顾虑和担忧沟通清楚,同时落在文字协议中,切勿贪图便宜,可以有效躲避购车陷阱。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