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行进口车首页 > 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产销第一的背后 充满很多的忧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26%和6.86%;其中,乘用车产销1991.98万辆和1970.06万辆,同比增长10.15%和9.89%;商用车产销380.31万辆和379.13万辆,同比下降5.69%和6.53%。这是中国汽车连续6年在全球产销量排名第一,第一的成绩值得骄傲,但是第一的背后,也充满了很多的忧。

汽车产销全球第一的喜

    可喜可贺,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排名第一,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变成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汽车销量的持续全球第一,给车企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特别是合资车企在华的利润几乎成了国外汽车巨头的最重要利润来源。汽车销量的持续第一,也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税收,不仅汽车企业要缴税,消费者购车还需要缴纳增值税、购置税和车船税等各种能达到车辆裸车价格接近30%税费。此外,汽车销量的攀升,特别是私家车保有量的加大,让汽车后市场蛋糕越来越大。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三桶油”可谓是在垄断基础上狂赚了钱。甚至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随着汽柴油消费的增加,成品油消费税的上调,国家再次赚足了一把财政收入。最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甚至停车位价格上涨,停车费调高,不好卖的车位卖掉了,物业公司也赚了钱。

    汽车市场是个大蛋糕,除了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想来赚钱,政府也希望从中捞好处,各地政府积极引进汽车产业进驻,其目的就是解决当地就业之外的财政收入和政绩问题。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相关利益者都是赚足了钱。庞大的汽车后市场蛋糕,让更多人能参与汽车行业的市场分羹,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不过,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世界第一的背后,也充满了很多忧伤之处。

忧:自主车企特别是轿车市场份额直线下滑

    虽然国内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但是我们的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却在下降,更多的钱都被合资品牌的外方赚去了。中国合资企业的几十年合资中以市场换技术,却并没有换来技术,反而是长安、吉利、比亚迪和长城等合资实力不强的企业,却在自主方面的研发和技术能力快速发展起来了。

    数据显示,201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占有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77.44万辆,同比下降17.4%,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42%,占有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国内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背后,却是自主品牌轿车的重灾区,自主品牌轿车不仅销量下滑严重,市场份额也快速下滑。排在2014年国内车企销量前十名中,仅有长安汽车一家自主车企,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背后需要更多的自主车企进军销量前十才行。

忧:道路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加剧成了少数部门寻租工具

    汽车销量的增加,各地个城市的交通状况越来越差,除了拥堵之外,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各大城市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虽然导致雾霾不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但是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肯定是增加了尾气排放。

    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背后,不仅是马路通行压力的紧张,也导致了停车资源的紧张,本来车辆保有量越来越多,停车难的难题越来越明显,于是所谓的路边乱停车却成了交警和城管权利寻租的利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需要解决相应的停车难题,而不是封堵路边可以变成停车区域的停车位,最后成了城管锁车,给200元开锁,最后成了城管寻租的工具。

忧:真正纳税大户是车主群但利益却得不到保障

    虽然国内汽车销量连续6年全球第一,但是汽车三包虽然公布但却得不到真正的实施,汽车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汽车召回依然是汽车企业炒作的儿戏,小问题召回,大问题高成本却赖死不召回。不仅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和执行,汽车后市场也是鱼龙混杂,汽车企业和经销商对车辆质保期的售后服务市场的垄断,而汽车维修和服务缺乏准入门槛制度,导致维修市场售后水平参差不齐,最终导致车主利益的不到保障而任人宰割。消费者购车缴纳了那么多的税,用车还缴纳大量的成品油消费税,国家却不出面保护车主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