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摆出来 详解四轮定位正确工序

  纠错  2012/4/14 8:52:00  纠错 推荐指数: ★★★★★   加入收藏

最易忽视的“偏位补偿”

    你还记得刚才的那一幕吗?我对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发出的质疑,下面就要对此进行解决,系统内把这一程序称之为“偏位补偿”。到目前为止,这才是到了大动作的时候,也让我见识了这台举升器有多强悍。

 

    从电脑屏幕的显示来看,直觉告诉我,红色花瓣状的四个车轮代表着不合格,正当我还在对这静止的画面进行着分析,陈师傅已经把位于举升器中央滑轨处的千斤顶(二次举升机)推到后桥附近,滑轮与滑轨间的摩擦发出了沉闷且油润的声音,听上去还挺舒服的。与我们常见的千斤顶的工作原理不同,这个千斤顶动力源来自压缩空气,别小瞧空气这个介质,2、3吨的重量在它面前如同鸿毛。

    把车身后部进行举升直至后车轮抬离地面,根据电脑屏幕的指示按行驶前行方向旋转车轮,原先的红色会因角度的变化而转为绿色,由于每一次旋转都会给传感器带来震动,导致其偏离水平位置,所以,每一个花瓣由红变绿后都要对传感器进行锁定,听上去很复杂,落实到操作上仅是按下一个按键而已,待全部变绿后说明这个车轮的偏位补偿已完毕,可进行下一车轮的校正工作。同样的方式将车身前部举升至前轮离开地面,通过旋转车轮来弥补因卡具造成的计算误差。由于检测车辆为前驱车,为了避免在旋转一侧车轮时另一侧车轮因差速器作用而带着传感器一并发生旋转造成数据的变动以及设备和车身的损伤,因此要提前将固定传感器的锁定销松开。调整完毕后,电脑屏幕上会显示偏位补偿的结果。

    偏位补偿是四轮定位的一个必要项目,它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测量精度,所以一定不可跳步,但这也是经常被一些无良商家忽略不计的,这样做出来的定位你说能好吗?

    调整完毕后将二次举升器落下,举升机也降回到低位,为了使悬架恢复到正常的位置,需要按压车身前后位置。此外,为了正确地、安全地进行后续工作,需要拉紧手刹并安装刹车锁。

调整前检测

    过了这么久,进行了这么多的工作,下面进行调整前的检测,真是应了“三分调七分准备”这句话,本质上,还是准备工作,还是为了更为精准地对车轮的状态进行确定。

    看到这个画面我一下想起了《宝贝计划》中最后包租公开锁的一幕(使车轮对正,信号来自安装在前轮的传感器),随后,我饶有兴致地放下手中的相机来实地感受了一把,最大的感觉是“这是个细活儿”。手臂的动作幅度会敏感的反应在屏幕中那个白色的箭头上,而绿色的范围又相对较小,就这么个小动作,我全身都在跟着较劲。

    这只是热身,后面还有更高难度的,“向左20度转向”,看着这个要求,顿时我就化了。有了原先的经验,每动一下胳膊都会很谨慎,就在神经紧绷的时候,屏幕突然显示“1、3号传感器断开”。设备被我玩坏了!无辜的眼神游离于陈师傅、屏幕和传感器之间,相比之下,陈师傅倒是很淡定,他指了指我那扭曲得已不成形的腿说:“把腿挪开点,挡信号了。”之后还要“向右20度转向”,我已趋于崩溃。之后还有一个类似幅度的打轮操作,按照屏幕提示,将方向盘打到指定位置,这次系统要得到等值单独前束位置。

    在各种打轮之后,事情还没完,在显示出等值单独前束值后确定方向盘处于正中位置,之后要做的还是打轮,这一次,那个略有些神经质(总无缘故出现传感器断开的,瞬间又恢复正常)的检测系统要确定转向中心和最大总转角。不同的是,因为在车轮出现大幅度偏转时传感器会与车身相互干涉,所以,要先取下前轮的两个传感器,把信号的测量工作交给下方的转角盘,在传感器和转角盘之间有数据线连接,数据通过传感器与系统之间的线路进行传递。繁冗的程序不仅没有让打轮变得更有难度,反而简单了不少,因为我只要将方向分别向两侧打死并停留片刻,系统便可进行识别。但随后的对正方向盘依旧够纠结的,在完成最后一步打方向后,需要对方向盘进行固定。

    点击进行下一步,一份检测报告弹了出来,这就是之前一系列繁冗操作的结果,看着真叫人欣慰。不用说,上面红绿相间的数字表示各自数值的现状,红色是合格的,绿色的数值表示在公差范围之内不需要调整,而红色则代表目前数值处于公差之外需要进行相应的定位调整。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