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就有发现 第四代发现极寒之旅

  纠错  2013-4-10 23:34: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收网时间大概从中午11点半开始。11点左右,湖面上突然多了很多车和人,像是从湖底冒出来一样,原来都是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都知道收网出鱼的时间,踩着时间点来的。渔网被缓慢地一节一节地拉出湖面,半个多小时过去,渔网被拉出了六七百米,网中居然还没有鱼。旁边一位捕鱼者说:“看来这一网上鱼量不大啊,往常早就不少鱼了。”再过了一会,渔网中才出现了几条鱼,看上去三四斤重。慢慢的,鱼越来越多。严寒中,渔网中的鱼种类也越来越多,鱼散发出的热量瞬间化为雾气弥漫在渔网四周,一分钟前还在网中活蹦乱跳的鱼,被拉出水面后立刻就被冻僵。鱼艰难的扭动着身子、摆动着尾巴想回到水中,但这挣扎是徒劳的。几下挣扎过后,就被冻成了直挺挺的一条。围观的游客开始骚动起来,有的大声吆喝着,有着激动尖叫着,还有的开始抢鱼。特别是那些较大的胖头鱼,一出网就被抢走。我有点疑惑,新年将至,抢鱼是不是意味着抢好运气啊。和那位冬捕者预测的一样,这一网的收成很一般,大约有2000来斤。一位捕鱼者说:“这次鱼少,主要是因为捕捞点水浅。前几天在靠近湖心的地方一网就是几万斤,往年还有一网十几万斤的时候呢。”

另一位捕鱼者插嘴说:“多少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啊?捞多了也就是那么多工钱。”原来,这些捕鱼者每天都是固定100块的工钱,花钱雇他们的是查干湖渔场。在渔场成立前,查干湖周边很多人传统上以捕鱼为业。后来,不再允许私自捕捞,很多人便失去了一条经济来源。“冬捕期间,我们每天都要在冰上下网收网,这么冷的天,要不是很需要钱,谁愿意来受罪?一天100块,也太少了,但没有办法。”经常有外国电视台来拍摄采访,冬捕者们从来不谈工钱的话题。“报酬这么低,说出去怕给国家丢脸。”

我忽然记起一首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我们何尝不是“往来人”?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华丽热闹的收网场面,看到了一网一网的鱼,却往往忽略了冬捕者的艰辛劳动过程和他们的心酸。

查干湖冬捕,早已名声在外,成为当地旅游的财源之一。然而,当一项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冬捕活动成为旅游节的吸金项目后,所谓的“传统”成分还有多少?

离开查干湖,我这趟11天、5000公里极寒之旅也接近尾声了。我脑海里一直不断闪现着悠长悠长的内蒙古大通道、阿尔山、宽广无垠的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深处的根河、扎龙、查干湖,这些我在旅行计划中重点标注的关键词,这些没有错过的目的地。在这极寒的天气里,在这冰封雪盖的广阔天地中,我来过,也有所发现,但当我再次摊开地图,依然觉得那还是有点陌生的地理名词。我更期待下一次的重访。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