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背后巨人 鲁冠球与他的万向集团

  纠错  2017/11/10 10:50:00  纠错 推荐指数: ★★★★   加入收藏

  鲁冠球之所以敢下这样的赌注,是因为他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这篇社论中多次提及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万向节这个传动轴与驱动轴的连接部件是每台车必不可少的,因此他大胆预测未来发展,最终做出了砍掉其他项目,专攻于此的疯狂决定。这里说句后话,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发现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并非偶然,鲁冠球每天都会专门留出时间仔细研读各类媒体信息,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年年末,机械工业部要在全国50多个生产万向节的工厂中选出三个,作为国家定点生产单位。像宁围人民公社农机修理厂这样乡镇一级的企业根本都不在中央有关部门审核名单中,他们的工厂甚至连看整顿企业文件的资格都没有。国家指定意味着不愁销路,为了挤进其中,鲁冠球悄悄地派出“密使”。用人托人,国营对国营的名义,把整顿企业条例弄到了手,开始逐条对照条例进行整改。


  就在他们比照整顿文件努力达标时,一封来自安徽芜湖的投诉信摆到了鲁冠球的办公桌上。信虽不长,叙述内容也十分简单,里面讲述的全是对他们产品出现问题的强烈不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商品紧缺时代能够如愿买到已实属不易,质量出现问题很少有厂家会进行处理,鲁冠球则算是其中的特例。


  问题整改结束后,年底他们找人、托关系迎来了省、市、县组成的验收团。由于早已按机械工业部企业整顿验收十二项标准整改,因此最终以99.4的高分通过验收,这家江浙小厂出人意料的成了国家指定的万向节生产机构。很多人眼中鲁冠球的事业已经是一帆风顺,实际上面临的问题、需要作出的抉择只有他本人知道。研发、制造、销售三个重要的阶段对这时仍旧弱小的萧山万向节厂而言都是要命的问题。


  对于上世纪80年代初,众多的中国实体制造企业而言,此前的浩劫造成了各领域研发人员的匮乏。没有研发人员、没有图纸的状态也困扰着鲁冠球的万向节厂。招聘无人、研发来不及的他们独辟蹊径,鲁冠球想出的“邪招”是去找运输司机。


  这种方法在今天看来就是逆向开发,但确实能迅速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仅仅逆向出产品还不够,鲁冠球规定他们制造出的产品必须还能装到参考的那台车上,另外免费赠送司机他们的产品,交换条件只有一条就是希望得到反馈意见。如果意见被采纳,万向节厂还会给予奖励。

  另一方面,在鲁冠球心里仿制始终不是正道,想要长远发展必须正向研发,不过他面临的是当时厂内的员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日后鲁冠球举了个例子,在此前的整改中包含有质量管理,其使用的是国外的标准,因此文件上标注着英文缩写TQC。不过厂内负责人拿到文件后,只认识一个英文字母Q,还是因为常玩的扑克里有这张牌。甚至有人能认识还叫不准,还在根据造型叫它皮蛋。


  这一年浙江省委决定按照乡镇企业发展需要在全省内安排8位大学生到企业学习,鲁冠球马上打报告申请4个名额。但考虑到影响,他随后按照约定支付了每人6000元培训费,要知道80年代全国工人人均工资就几十块,不过这着开支对鲁冠球而言很值。大学生的到来令他如获至宝,这4人被当做贵宾对待。厂里为他们单独安排了房间。2人一间,还配电视,甚至专门给每人配备了一辆永久自行车,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永久留下来。

  仅仅是大学生还不够,为了快速弥补不足,万向节厂每个周六日都用小汽车把城市中国营大的工厂的工程师接到自己厂里。小到产品加工细节,大到设备品牌、厂房建设都让他们提出意见,这些工程师称鲁冠球厂里的人尊称为星期天工程师。


  此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万向节厂被通用选中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中国汽车领域供应商首次走出国门,为欧美先进车企提供零部件。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政府部门提出在汽车领域尝试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思想,众多国外车企以合资的方式进入国内。如今已经过去了30多年,在汽车研发、生产技术环节我们跟上了世界主流水平,除此以外,也造就了众多中国本土供应商。不过,对类似“第一个吃螃蟹”的万向而言,当时的客观环境仍是阻碍不断。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