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谈奇瑞汽车发展史

  纠错  2012-2-11 16:38: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仅仅江森自控这家供应商,2010年底以来,不光郭谦多次去,陈安宁也至少去了5次,而且放了更多的新车型去。

这里有很深的道理。陈安宁说:“他们内部调整,为我们投入很大力量,只有他们能做到,而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他们一个团队来对付我们三个项目,在造型风格的协调一致,在内部零件的共用性方面,通过他们内部就帮我们给整合了。”

以前,奇瑞更多的是找这家,找那家,然后互相比价,虽然最后拿到的价格低了,但是供应商很难投入特别大的力量。这里的原因就在于,过去奇瑞给供应商提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成本。

“如果我们和供应商之间都能达到(与江森自控)这样的一种效果,那么我们整个的供应商体系,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了。”郭谦说。

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奇瑞开始改革采购业务。充分规划后,分管采购的奇瑞副总经理陆建辉,将任务做了具体分工。

重担落到奇瑞采购部副总经理刘刚身上。工号024的他1997年加入奇瑞,是个近乎元老级的人物,但他理解新任务并不含糊:

“有什么样的主机厂就有什么样的供应商,你的要求不够高,供应商水平不可能提上去。”

执行新任务也不含糊。刘刚决定对现有供应商进行重组整合,优化既有体系,同时要让供应商跟奇瑞一起做大做强,为此在供应商选择、日常管理、供应商权限、定价策略上都做了跟战略目标相对应的变革。

刘刚对《汽车商业评论》说:“以前奇瑞的供应商都是有A角、B角甚至还有C角,一家开发好了,我又不用他的了,这对供应商伤害是最大的。”

他认为,如果能跟供应商在全生命周期内在价格方面达成一致,基本上它就不再寻找新的供应商。这无论是对奇瑞还是对供应商来说,全生命周期的供货,对成本、质量都有好处。

2011年,奇瑞在砍掉60家供应商的同时又新添了若干家,从而使整个供应商数量从年初的500多家优化到年底的 460多家。

自主品牌给人的印象之一是成本低,但是刘刚认为,在零部件供应环节,这种优势并不存在。“理论上我们成本是做不过合资品牌的,因为人家量大、平台化,数量有支撑,我们也在寻求平台化、通用化策略。平台化、通用化对成本、对进度、对质量都是非常好的。”

研究对比大众、通用等公司的采购体系后,奇瑞希望向这些国际一流企业学习靠拢,但现阶段还达不到如此高的水平,但对比以后能够知道哪些奇瑞现在就可以学起来,做起来,哪些可以做出计划和方案,慢慢靠拢。

比如付款政策,通用付款周期是30天,100%是现金,奇瑞的标准付款周期是90天,一定比例现金,考虑到供应商对奇瑞最大的抱怨点不是付款政策,所以现阶段并非硬搬先进经验,而是逐步改进。“比如付款方式,过去是时间到了供应商拿票来走流程,现在是自动划账给他,不需要人跑来跑去了,这肯定有助于跟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