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M级团购>>

文武生 试全新一代Mercedes Benz ML350

  纠错  2012/10/17 17:14:00  纠错 推荐指数:    加入收藏

新ML350对付这两种截然不同路况的招式很多,譬如空气悬挂、电子程序、差速锁,而这些涉及不同参数的细微变化,已被Benz浓缩至中控台的一个旋钮。旋钮排布着6个图标,从左至右分别是“拖曳”、“雪地”、“运动”、“自动”、“越野1”、“越野2”模式。

早在宜宾的蜀南竹海,ML350便已经展示了它在非铺装路面的行驶能力。我把旋钮调至“越野厂,空气悬挂便开始作用,车身缓缓升高至第二级高度,中央差速器不作锁定操作。此时,中控台上屏幕会把当前车身的倾侧幅度,前轮的转向角度一并显示,驾驶员仅需控制油门和扭动方向盘,剩下的事统统交给电脑处理,车辆轻巧应付角度达21度的陡坡。条件所限,我没有去触碰M上最极端,即锁定差速锁以及能进一步放大终传比Low Range的“越野2”模式,但“越野1”的表现已经给了我足够信心。看来Benz是很擅长把这些繁枝末节统统整合,然后用简单高效的方式把问题处理。

体验ML350的最佳方式,是把旋钮调节至“Auto”状态,此模式在GLK上的表现,我已认为相当不错,但在ML350上则更进一步。平稳舒适,空气悬挂此时出奇的柔软,车辆驶过之处,四个车轮似乎要烫平路面的凹凸。乘坐此时的ML 350,实在是一种享受,再搭配舒适的座椅,关上所有车窗,外面的喧闹立马安静下去,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般悠然见南山的畅快!

至于“Sport”模式,我是迫不得已才开启!原因无它,此模式下的M悬挂是刚硬了不少,整车变得有点像Audi,不少细微的震动会传至身体,在一般路况下并不适合。反倒是在高速公路上巡航,采用“Sport”模式后,车身下降至最低的高度,悬挂的支撑变得相当硬朗,有效抑制了“Auto”模式下轻微的摇晃。

换言之,新ML350有点像现时的单电相机,它提供智能型的场景模式、自动白平衡、自动对焦等功能,很容易便能上手,也提供部分的高级功能为进一步深入越野而打下基础。而Benz的硬派越野车C级,则是要求专业而富有越野经验的人士才能发挥它的极致,与全手动功能的Leica相机并无二致。

略带遗憾

在长达800公里的旅途上,我跟同行的旅伴们一直交流着对新ML350的看法。有一点是出奇的一致:7G-Tronic Plus变速箱没有预期般好。一是7G-Tronic Plus的换挡时机有点靠后,普通模式下引擎的转速升至2300rpm时才升挡,比“超出2000rpm便升挡”的节奏慢了点。二是6挡跟7挡之间的齿比有点密,即便在普通模式以100km/h的速度巡航,变速箱从6挡升至7挡,引擎的转速也维持在2000rpm。要知道,现时BMW以及Audi的最新一代8速自动变速箱,同样条件下可保证引擎的转速低至1700rpm甚至1500rpm,而更低的引擎转速往往意味着更低的油耗。

期待

四天三夜的旅途转眼结束,在回程中,我品味着新ML350一点一滴的同时,更加认同Benz的造车功力。在配备如此多的科技配置后,ML350给人的印象依然是简洁、不繁琐,带着Benz的那种典型的优雅得体气质,只是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如引擎的声响、变速箱的逻辑响应等方面,新车型并没有把Benz最核心的那种从容不迫而又谦谦有礼的气度发挥至极致。没关系,这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继续期盼着Benz的下一款新车。

2012年2月8日

从越野向城市的过渡 试驾全新奔驰ML350
       在1997年,当梅赛德斯-奔驰推出第一代ML级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对这款产品产生了困惑,SUV的概念在那时还只是成长的初期。虽然汽车厂商和设计师们还在摸索着如何设计这样的车辆,但是SUV从越野向城市过渡已经是大势所趋。   第一代ML采用传统的非承载式车身,这一特征注定了它仍然严重倾向于越野,虽然那时候很多用户对于越野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少了。不过从那时的ML上已经开始采用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拥有非常不错的城市驾驶的能力,所以在当时受到了很好的市场表现。   虽然第一代ML有着很多的亮点...查看全文>> 更多相关>>
经销商报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